社区网格化管理背景下散居婴幼儿“组团式早教服务”的实践与研究-白山市教育学院

社区网格化管理背景下散居婴幼儿“组团式早教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定海区机关幼儿园 阮玲玲等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年04月22日

一、研究的缘起:

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已成为世界共识。在我国,0-3岁早期教养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开端。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婴幼儿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这就明确将03岁婴幼儿教育也纳入到幼儿教育之中。

据我区对4个街道9个乡镇的120003岁婴幼儿家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1.8%的婴幼儿在家中由父辈或祖辈带教,仅有极少数婴幼儿参加了亲子园或幼儿园组织的的亲子活动,这种“散居教育”为主的早教模式存在如下弊端:

1.由于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专业的早教培训,父母辈依赖书本中获得的间接经验,祖父辈凭借陈旧的教养习惯对孩子进行教育,致使早教的盲目。

2.由于“家”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一家一户,一对一的教育,缺少同伴互动、经验互通、资源互享,导致早教的封闭。

3.虽然有些孩子尝试接受“社团教育”,但社团教育往往是短期行为,带有功利性,受教内容缺乏系统性,导致早教的粗放。

为此,必须搭建一个家长和早教机构互通的平台,让这些婴幼儿接受专业的早教服务,让家长得到科学的早教指导。我们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背景,尝试对散居婴幼儿进行组团式的早期教育,通过“网格化管理”整合了资源的“散”,通过“组团式服务”梳理了教育的“散”,从而使散居婴幼儿与早教“全接触”,确保受教内容“全方位”,受教年龄“全过程”,受教人员“全覆盖”。从而促进早教从“盲目”向“科学”,从“封闭”向“开放”,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二、概念界定:

社区网格化管理:即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的管理。

组团式早教服务:即根据婴幼儿的年龄、性别或是家长的早教需求等特征进行分类组合、划分网格,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早教服务。

社区网格化管理背景下的“组团式早教服务”:是以社区完善的“网格”体系为平台,在已经设置的网格功能组中增设“网格早教组”,将早教队伍充实到社区“网格”管理队伍中,充分利用“网格”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网格内婴幼儿的早教指导和服务,构建一个以幼儿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平台的新型散居婴幼儿早教模式,使更多的散居婴幼儿受惠。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03岁婴幼儿教育保障计划,如“英国开端教育计划”、“美国的优先计划(EHS)”等,由政府推动的婴幼儿教育项目正逐步的推广。我国很多早教机构或“早教园”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如:上海宝山区开展了宝山区03岁散居婴幼儿家庭教育格局的建构与实践的研究》,南京市建邺区社区培训学院早期教育中心开展了《03岁散居婴幼儿亲子教育课程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极少数既有一定经济基础又对早教有所觉醒的家庭,受惠人群少之又少。此外,很多机构开展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它们更多的是对已进入正规早教机构的集居婴幼儿早教的研究,而对于散居婴幼儿的早教研究还是不很成熟。

 

四、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构建“以幼儿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幼儿园为基地,以社区为平台”的新型婴幼儿早教模式,促进03岁散居婴幼儿健康成长。

2、拓展早教空间,扩大早教人群,惠及本社区内的870-3岁散居婴幼儿。

3、开展散居婴幼儿家长早教培训和指导,提高家长早教意识和早教能力。

(二)研究原则:

三维联动原则:家庭、幼儿园、社区是三维联动主体,在促进婴幼儿发展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三者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三者的联动,共同促进03岁散居婴幼儿的发展。其中,社区起着宣传、动员和召集作用,幼儿园起着教育和指导作用,家庭起着积极参与和施教于婴幼儿的作用。

资源共享原则:主要指社区网格管理资源共享、社区网格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

全面普惠原则:一指受教人群的全覆盖,即:确保社区内的每一位0-3岁婴幼儿都能进入网格得到教育指导。二指受教内容的全方位,即:确保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三)研究对象:

桔园社区03岁婴幼儿与其家庭主要教养人员。

(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03岁婴幼儿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早期教育。结合“案例分析法”进行剖析,运用“访谈、问卷”等进行调查,不断完善研究过程。

 

五、研究过程:

(一)03岁散居婴幼儿早教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早教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幼儿园形成了一系列的保障机制:成立了幼儿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理顺了组织网络,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工作制度,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管理机制,为早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网络

了解本社区03岁散居婴幼儿人数、年龄,在社区各网格小组中的分布。以已组建的“社区网格”为基础,在网格功能组中设立“早教网格组”,由幼儿园园长担任组长,社区网格组长(社区主任)担任副组长,下设四个“早教网格小组”,每个“早教网格小组”由三至四个社区网格地域小组组成,由幼儿园骨干教师担任组长,社区网格小组组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对网格内0-3岁散居婴幼儿家庭早教的日常管理和指导。

早教网格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网格组长(社区主任)

早教组团

组长:教研组长

副组长:网格小组组长(社区骨干)

组团成员

组团内03家庭

 

 

 

 

 

2.明确职责

家庭、幼儿园、社区是三维联动的主体,社区起着宣传、动员、召集作用,幼儿园起着策划、教育、指导作用,家庭起着参与、施教、反馈作用。三者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促进婴幼儿发展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3、完善制度

为了确保早教工作的正常运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网格工作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激励保障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二)03岁散居婴幼儿早教组团模式的构建

我们走访了解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能力(包括教养方式、专业能力和经济能力)以及家庭对开展0—3早期教育的理解和需求,并进行了分析:许多家长希望在早教机构获取关于婴幼儿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科学适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年轻父母是0-3岁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和早期教育方式决定者。家长早期教育期望值与自身能力间存有差距,但早教机构面向全体的服务模式与家长的高需求呈现较大反差。为此,我们在网格化管理的平台上,因参与人员、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即根据婴幼儿的年龄、性别或是家长的早教需求等特征进行分类组合。

l         幼儿组团

常规型 幼儿年龄分组:每六个月为一个年龄层:1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2530个月;3136个月;

随机型 幼儿性别分组:男宝宝组;女宝宝组;按幼儿兴趣爱好分组(扬长);按幼儿发展需求分组(补拙)。

l         家长组团

常规型 家庭角色分组:爸爸团、妈咪团、祖辈团。主要是将婴儿交给长辈喂养,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与时代脱节,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弱,基本上他们会对婴儿采取非常保守的教育模式,对某些婴儿早期心理定势的形成奠定了在我们目前看来不是太好的基础。比如,有些老人教育出来的婴儿,表现出的行为比较拘谨,约束和保守。有些老人在语言上比较沉默,不自觉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婴儿,这样的婴儿在语言上就表现得沉默寡言。往往这类由老人教育出来的婴儿和同一代孩童不能够很顺利的交往等等,这类问题还有很多。因此特设“祖辈团”进行早教指导。

随机型 也可教养需求分组:嬉乐组、益智组、保健组。

(三)03岁散居婴幼儿早教组团课程的设置

根据课程服务对象的差异,我们的组团式早教课程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家庭主要教养人员——妈妈和主要受教对象——婴幼儿,因此,确定了妈咪课程和贝贝课程两大块。

l         妈咪课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将孩子培养成材是每一位家长的衷心希望,但如何“培养”方能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得宜”,是很多家长所比较缺乏的。为此,对家长的培训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围绕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开展了研究,将妈妈这一早教“第一人”作为培训对象,指导她们如何根据宝宝的不同发育阶段,运用丰富的活动来开发宝宝的潜能,给予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和服务,协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增进宝宝和家长的情感交流,使每一个婴幼儿都能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

1.课程目标和内容  妈妈对孩子的教养是全方位的,因此,我们将培训内容主要确定为:婴幼儿心理、生理知识,教养理念,教养技能等方面。

 

培训内容

培训目的

婴幼儿生理特点和家庭教育

让妈妈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开展家庭教育

亲子活动推介

让妈妈了解什么是亲子活动,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婴幼儿身心发展和玩具配备

让妈妈了解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发展水平,知道在教养过程中应怎样做,如何配置合适的玩具。

婴幼儿游戏方案

让妈妈了解针对自己孩子年龄特点,比较适合的游戏有哪些,如何组织。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发展

让妈妈了解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如何运用这一理论为孩子提供发挥他某些优势能力的空间,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2.课程形式

1)讲座式  围绕拟定的内容进行讲座,让妈妈通过“听”,获得理性的认识。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了解,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解读等理性的认识,比较适应采用讲座式培训。

2)操作式  结合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让妈妈通过“做”,获得具体的教育范例。操作式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是将理论转化为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指导者会根据孩子、家长的即时行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操作性培训是对教养者培训的最重要形式。如:案例描述中亮亮(16个月 男)来到幼儿园就走近“玩米”区,用小手一把一把地抓米,将米一把一把地放入瓶子、盒子和沙漏中,搞得满地都是米,妈妈拉住亮亮的一只手,说:“亮亮,我们去玩别的玩具”。亮亮还是蹲着玩米,妈妈一把抱起亮亮,走向其它玩具,亮亮娃娃地大哭起来。家长行为解读为:认为玩米只是“玩”对孩子发展没有多大作用。教师即时指导为:告诉家长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大纲,不会按成人给他制定的发展大纲发展,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分析玩米对孩子发展的作用:抓米装米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小肌肉动作,皮肤与米的接触可以发展触摸觉,抓米装米也是孩子的无意的探索行为,是有意探索的前奏。

3)阅读式  根据家长提出的问题或教师发现的情况,有针对地寻找、编制相关的资料,印发给供家长学习。让家长通过“读”,获得直接的经验。每次活动结束时,我们都会向家长印发一些文字资料,使家长接受更多的教养信息。

4)沙龙式  教师、家长、专家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的一种经验交流。让家长通过“议”,获得深入的思考。我们将每期活动分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结束时,都组织家长教师进行座谈,说说这一阶段自己孩子的进步,自己的收获,对教师的活动意见,讨论自己的一些困惑。

l         贝贝课程:

贝贝课程指婴幼儿的活动课程,倡导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强调亲子互动式学习即“亲子同乐”,进而促进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提升亲子间互动的质量。

1.课程目标和内容 目标根据婴幼儿的月龄划分,以6个月为一个阶段,依据身心特点确定发展目标和教学方法,内容包括感知觉训练、社会性发展、综合能力培养。(见附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婴幼儿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婴幼儿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2.课程形式 课题组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综合课程和项目课程两种课程形式的实践研究。教师依据年龄阶段一般特点,确定发展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创设相对集中、变化的活动环境,组织幼儿集体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沿着既定目标发展。

 

课程形式

活动方式

目的

时间

参与对象

项目课程

亲子活动

组织婴幼儿亲子活动;

以三个月为一期,每周末一次活动,每次1.5小时

1-3岁,预先报名参加活动

综合课程

亲子活动

初步接触正规的早教

每年1012月的月末周六,每次选择参加一个活动

随机参加活动

亲子活动

开展托前适应性培养:认识同伴、教师、幼儿园环境,集体生活规则等,缓解上托班时的分离焦虑。

上托班前一个月每周末一次活动,每次1.5小时

已报名上本幼儿园托班的幼儿,按已排好的班级参加活动

3.课程安排 每次活动2小时,活动分为5个时段,每个时段25分钟左右,每个时段3-5分钟向家长讲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家长配合要求等,其余时间组织幼儿活动。

 

时间段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900930

玩具自助餐

自由区域活动

训练幼儿感觉器官和认知能力,发展精细动作

9301000

宝宝,你好!

点名游戏

认识朋友,发展语言感知能力和交往能力

10001020

宝宝本领大

集体活动

(内容附后)

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10201040

亲亲阳光宝宝

分散体能活动

发展幼儿大肌肉运动机能

10401100

宝宝,再见!

韵律活动

艺术感染和熏陶,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

 

(四)03岁散居婴幼儿早教活动的组织

1.因为参与对象的生疏感,进行有效的准备

2-3岁散居婴幼儿由于是以散居的形式个体的存在,对于它们的年龄、性格、教养方式等我们都不清楚,因此活动前要进行事先的幼儿摸底、教学活动的预案和环境的创设,方可做到心中有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内容早通告:针对各个组团有针对性地公布一个阶段的内容,预先知晓并选择安排。活动前再详细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对象、流程等,同时根据活动内容,事先有针对性的活动讲座,介绍活动理念、意义、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观察和指导的要点等,让家长更理性地参与到早教活动之中。

2)组团预报名:针对已知的内容,根据各自需要选择并在各自的组内报名,组长统计人数,以做好适量的资源配备和参与对象的摸底了解。

3)环境有准备:我们将环境作为早教课程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它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用适宜的色彩装饰活动室,为婴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活动氛围。如:根据各个活动室的需要,铺上色彩柔和的软地垫,满足婴幼儿到处爬、坐的愿望;放置适合婴幼儿高度的玩具柜、桌椅,方便婴幼儿取放物品;购置小型的多功能玩具、感统器械、精细动作操作材料等,供婴幼儿在与之互动中获得发展。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家长明白环境创设应符合“整洁、安全、卫生、有序”、“尊重婴幼儿发展特点和生活需要”、“为不同阶段的孩子准备不同的玩具”等原则,从而将其迁移到家庭环境的创设中。

2.因为参与对象的不确定性,进行有序的组织

由于我们的亲子早教活动主要针对2-3岁散居婴幼儿,而且是全免费,虽然活动前已经做了预报名活动,但是往往有些不定的因素,导致了一些家长不能带孩子来参加活动,让我们不能确定一次活动到底有多少个家庭参与,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带孩子来参与活动,因此我们在开展服务与指导时要更有序的组织,使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1)形式一:基地活动

主要是将幼儿园作为活动基地,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开展活动。基地活动是一种“请进来”的活动形式,是目前主要的活动形式。

l         为满足不同的层面,活动形式上的双向性

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专项活动和自选活动两种。专项活动是由教师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包括亲子体育活动、亲子音乐活动、亲子涂鸦活动和亲子美工活动;自选活动是指家长带着幼儿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喜好自主选择活动,根据活动的图示和说明指导孩子进行活动,教师是随机指导的,包括亲子阅读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和“宝宝加油站”游戏活动。

l         为满足不同的兴趣,活动内容上的多样性

根据整合化、个性化、趣味化和多元化的原则,进一步梳理了专项活动和自选活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实施与渗透,家园同步展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专项活动内容:以阳光、草地为课堂,构建“动一动”亲子体育活动;以音乐、动作为辅助,构建“跳一跳”亲子音乐活动;以工具、材料为载体,构建“做一做”亲子美工活动。自选活动内容:以婴幼儿口语发展关键期为脉络,构建“看一看”亲子阅读活动;以婴幼儿动作发展关键期为基点,构建“玩一玩”亲子区域活动;以婴幼儿生活习惯养成为目标,构建“宝宝加油站”游戏活动等。

l         为满足不同的需求,活动选择上的自主性

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各活动室的内容和地点,我们在幼儿园内大门口就有一块很大的内容通告,上面呈现本次活动的各室开放的活动内容、执教教师、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的进室活动牌。每个活动室的进室活动牌颜色都不同,七个活动室颜色分别为:赤橙青蓝黄绿紫。家长和孩子可以根据活动的通告,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进室牌。当这个活动室的进室牌没有了,就说明该室人员已满,改选其他活动室。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或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也可以减少教师活动中的不必要的干扰,让家长和孩子人员分流,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由于活动的需要,我们将进室牌设计为两种:挂牌(用一个绳子挂在脖子上的)和夹牌(用夹子做成的胸牌,夹在衣服上的)。因活动需要亲子体育活动、亲子音乐活动和亲子美工活动这几个活动室幼儿游戏时动作的幅度比较大,采用夹牌比较适合她们进行活动,其他的活动室则相对比较安静,动作幅度比较小,可以选取挂牌的形式。

2)形式二:入户指导

是教师做好入户指导的资料收集整理提炼工作,摸索不同宝宝、不同家庭的指导策略,是一种“走出去”的活动形式,比如指导家长利用家庭里现有的材料开展亲子游戏,如何促进宝宝动作发展等,让早期教育变得更轻松实在。

我们确立典型户的基本条件有四个,一是家长关心孩子成长,有一定的育儿经验;二是家长有积极的态度和迫切的需求;三是家长乐于与教师交流、沟通;四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我们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在选择了6个家庭为典型户进行了具体指导。

我们教师首先听取家长介绍,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家长讲述自己在教育子女当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同时相信家长,尊重理解家长原有的教育观念,鼓励家长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去尝试,使家长相信自己能教育好孩子。家长往往接受先进的育儿经验比较快,但实际运用起来比较难,所以我们以贴近幼儿和家长的生活为起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环节,潜移默化地指导帮助家长获得具体的科学育儿的方法。如:家长接受了教师“孩子都喜欢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中”的观点,与教师共同设计,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其特点布置了一间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屋:带有卡通图案的床单;表扬鼓励他的“你真棒”专栏;恐龙世界(各种恐龙玩具);玩具角;图书角;饲养角;写字台等构成了极富童心、童趣的漂亮的家。

3.因为参与对象的不同性,进行有力的指导

亲子早教活动是教师对婴幼儿和家长施加教育影响,进行早教指导的重要渠道,家长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亲子活动,直接学习亲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亲子早教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我们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给予幼儿和家长有力的指导和示范。

活动开始前的关键说明 当家长和孩子牵手进入活动室,老师要简洁的语言对本活动室作个自我介绍和关键说明(介绍该活动室的内容、目标、家长需要配合的要求和注意的事项)。如:亲子美工活动“好玩的袋子”活动开始时我们会提几个要求:1、活动中我们请一位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你们的活动态度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万一有孩子不愿意参与活动,家长请不要心急,我们允许孩子在旁边观看活动,因为观看活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3、活动的过程中请家长尽量声音轻点,以免影响其他人。接下来的活动是引导家长与孩子对活动的兴趣,组织者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或身边的环境吸引孩子和他们家长(可以有自我介绍活动,也可以玩个简单的游戏,或进行简短的谈话,播放好听的音乐,目的是使大家进入活动状态)。

活动进行中的情境带入 为了更好地与婴幼儿互动,我们的表情、动作具有亲和力,语言儿童化、游戏化,将家长和孩子带入到活动中来。如在指导幼儿练习夹夹子时,我们会运用儿歌“小夹子真可爱,大嘴巴,小尾巴。捏住小尾巴,打开大嘴巴!”边念儿歌边直接示范夹夹子动作给幼儿看,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夹夹子。

活动完成时的总结延伸 活动结束时教师不仅要简洁小结一下今天的活动情况,也要对家长提出回家后的要求,以纸条的形式发放本次活动的目标、今天学习的内容(包括活动中的歌曲、儿歌),以及活动的延伸训练内容,使亲子早教活动的指导延伸到家庭,使亲子早教活动的目标更好地实现,使广大的家长的教育能力不断提高。

活动结束后的特约回访 根据课程设置与实践,活动后会有育儿老师的回访,有一对一的电话回访、特约指导或是问卷式的反馈,育儿老师会根据孩子的使用情况提出一些实用的育儿建议,或是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同时家长根据活动实效作出反馈,家长有一种拥有私人育儿师的感觉。附:

《回访表》

您参与的活动

活动内容:

时间:

地点:

教师:

孩子的表现

 

孩子在活动中的收获

 

活动还可以作何改进

 

希望下次跟进怎样的活动

 

 

六、研究的效果

组团式早教服务从2010年开展至今,已有两年时间。为了真实地了解组团式早教服务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更好地总结经验、检验效果、查找缺失,从而实质性地改进工作。我们对早教活动进行了统计,同时辅以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了解早教活动的情况。

活动统计: 106月到126月期间组团式早教服务共开展活动累计如下:

 

参与人数

妈咪课程

讲座

6

230人数

操作

7

150人数

阅读

4

60人数

沙龙

3

50人数

贝贝课程

项目课程

24

35人数

综合课程

随机式

16

30人数

固定式

10

100人数

基地活动

70(含以上)

655人数

入户指导

15

50人次

由此可以推算106月到126月期间,社区内婴幼儿和家长人均参与组团式早教活动超过5次,且活动形式多样。

问卷调查:组团式早教服务领导小组向参与早教服务的各位家长发放《组团式早教服务的调查问卷》,请她们依据实际情况,认真、客观地完成这份问卷。这次调查共发放140张问卷,实收132张。

监测评估:组团式早教服务监控评估组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评估项目和相应指标,并对家长、婴幼儿、早教活动进行评估。

观察访谈:对参与家长、教师进行访谈,同时以现实活动环境为背景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观察中主要采用事件取样法进行记录;访谈中主要运用开放式提纲进行随机访谈和结构式提纲进行专门访谈。

历经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易操作的组团式早教服务运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多种形式走进社区、走入家庭,开展了一系列的亲职教育活动,积累了一些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方法,全面启动了早教进社区工作,达到了多方面的效果。

(一)婴幼儿发展 

组团式早教服务产生的最显着效果便是:社区婴幼儿得到了有序的早教启蒙,认知、能力等在各自基础上得到了不同水平的提升。

图表1.1:实验前后婴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数据比较

 

项目

认知

能力

情感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M

77.250

87.250

73.667

83.333

64.883

79.833

SD

7.372

10.372

3.374

5.093

4.401

6.401

t

5.673

5.355

4.896

M算术平均值  SD:标准差)

图表1.2:实验前后婴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比较图

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各维度上的差异均较为显着,其中情感的差异性最为突出。可以得出结论:组团式早教服务策略研究对婴幼儿发展显效,尤其对婴幼儿原本都相对缺乏的“情感”现有了大幅度提升。组团式早教服务满足了婴幼儿各项发展的迫切需求。

1.早期教育促进了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早教活动通过抚触、按摩可以刺激皮肤,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节相应的内腹功能,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婴儿生长发育速度,促使婴儿感知觉、语言、精细动作得到加强训练,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育。本文研究还发现当父母亲对婴儿进行早期教育时,父母亲与婴儿之间眼神、声调和微笑的交流,也是对婴儿的听觉刺激、视觉刺激,使婴儿变得敏捷,提高婴儿对人的面容和声音的辨别能力,通过双亲对婴儿的早期教育,发展了婴幼儿知觉得辨别能力、交流能力、精细动作和大动作能力,以及好奇心和自信力。

2.早期教育发展了婴幼儿的社会情感

早期的适宜刺激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观察加入早教活动后的婴幼儿表现多是积极乐观的,易于加入到同伴中,不害怕接触新事物,因此更有机会去认识事物:其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增强,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适应行为更趋良好。

因此,早教活动能促进婴幼儿心理及智能发育,提高其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有利于儿童良好气质的培养和适应行为的形成。

(二)家长发展

家长普遍认为组团式早教活动做到了有需求、有针对、有实效,对家长的早教水平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且能充满自信、积极参与,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组团式早教活动能满足各家庭极大的早教需求和热情。在亲历亲为的早教活动中,家长的早教态度、理念和早教技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图表2.1:实验前后家长早教能力的数据比较

 

项目

态度

理念

技能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M

71.000

83.333

70.400

81.430

68.500

78.500

SD

6.785

8.925

8.849

9.849

3.707

7.707

t

6.184

6.775

7.369

M算术平均值  SD:标准差)

图表2.2:实验前后早教能力的数据比较

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家长参与早教活动在各维度上的差异均较为显着,其中参与态度的差异性最为突出。

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组团式早教服务使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了教育技能。因为亲子活动融入了科学的观念、原则和方法,是有指导、有干预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了学习机会;家长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发展,指导方式更加顺应了孩子发展需求;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改善了亲子关系,通过亲子同乐、互动建立起了最基本、最牢固而不可替代的亲情关系。

(三)幼儿园发展

在组团式早教活动模式中,我园逐渐在早教活动的管理上有了质的跟进,杜绝了原先的无序与盲目,使早教活动有了组织保障、有了计划预设、有了活动效果

图表3.1:实验前后早教活动管理数据比较

 

项 目

组织保障

计划预设

活动效果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M

77.333

87.333

65.200

75.200

66.125

76.250

SD

2.082

4.268

5.357

5.982

4.396

6.517

t

6.459

6.379

7.092

M算术平均值  SD:标准差)

图表3.2 :实验前后各园教研活动管理比较图

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实验前后早教活动的管理在各维度上的差异都较为显着,且差异显着性较为类似。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组团式早教服务研究,我园早教活动的组织保障、计划预设和活动效果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本次研究活动对于我园早教活动管理提升作用十分显着。

1.开设了全日制的托班,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 我园从原来的单纯招收3-6岁的小、中、大班幼儿入园,面向社会招收了2-3岁的托班2个,2-3岁婴幼儿50多人次,以集体、小组教育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家园合力开展早期教育。重视托班的教育研究,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习该年龄段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探索、研究针对该年龄段的婴幼儿的教育策略,初步形成了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托幼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注重该年龄段婴幼儿发展与家庭的关系,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来提高该年龄段婴幼儿家庭的教养水平,受到家长的欢迎、社会的好评。

2.系统开设了双休日的“宝宝亲子园” 我们已经成功举办四期双休日的亲子园,每年举办两期,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按照不同月龄编班,每班不超出10户家庭,以便于个别指导,至今已经指导散居家庭二百多户。招收对象是18个月到3周岁的社区散居婴幼儿和家长,通过每周六的亲子活动,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的同时,帮助年轻父母们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提高教养能力,通过良好的亲子互动,润泽家庭关系。

3.多次举办“0-3岁家教指导专题讲座、咨询会” 我们与社区合作,面向社区以专家讲座、咨询等方式,向社区家庭宣传早期教养的理念。我们由社区早教指导站联络,向社区发放0-3岁家长发放邀请函,在早教中心内开展早教讲座和咨询活动。如:为近百名0-3岁婴幼儿看护人做了“亲子游戏如何促进亲子关系”的互动讲座,全场家长开开心心地一起游戏,亲自动手操作,学会了许多材料简单,玩法多样的亲子游戏,还分享了许多结合东西方文化的,通俗易懂的科学教育方法,活动结束时家长们感触颇多,纷纷表示要努力每天用一点专用时间,专心和孩子开展亲子游戏,有感于这样的亲子互动给家庭带来的惊喜和变化。

4.定海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在我园挂牌成立,突显了我园在早期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我园《早教大篷车》活动送教到岑港社区,提高了乡镇居民对开展早教重要性的认识;《早教大篷车》活动送教到金塘社区,并组织我园十所结对园到现场进行观摩研讨,听取了专题讲座,给乡镇开展早教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全市托幼一体化研讨活动在我园举行,向市、区幼儿园开放亲子观摩活动以及托班教育专题讲座,对全区乃至全市的早教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多篇活动信息在新闻媒体上报道,如:《亲子乐》、《特殊的亲子游戏》《该怎样教育你,亲爱的孩子》等文章在舟山晚报、日报上发表、《公益早教》《早教大篷车》在舟山电视台专题播出,这些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对家长及社会早教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社区早教水平提升

我园主动与我区桔园社区联系,宣传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趋势,社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推动社区早教工作的展开,成功在我区率先建立了“桔园早教指导站”。我们早教指导站的根本宗旨是“宣传普及科学育婴知识,提高广大婴幼儿家长育儿水平,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使我区婴幼儿在专家指导下,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早教指导站作为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联络口,不定期地为居住在社区的0-3岁的婴幼儿父母和看护人员,提供便捷有效的咨询与培训等服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组织开展亲子活动,逐步建立健全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网络。

 

七、分析与思考

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对促进婴幼儿早期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已成为教育机构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我们所尝试的早教模式为社区、幼儿园、家庭结合的方式,对婴幼儿早期发展和家教指导均有促进作用。优点是资源整合、受益面广,缺点是:1.在教职工普遍缺编的情况下,难以长线、大量普及。2.由于家长素质、文化程度、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不同,行为方式会有较大差异,不易保持早教实施的一贯性。

 

【字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