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努力开创舟山陶研工作的新局面-白山市教育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白山市教育学院>> 学会工作>> 陶研会

真抓实干:努力开创舟山陶研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小张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8日
一、正视现状,奋起直追——我市陶研工作概况
    舟山地处东海前哨,是“长三角”地区一颗璀璨的新星。87年撤地建市,现有4个行政区,分别是定海、普陀两区及岱山、嵊泗两县,人口100万,教师1万余名。舟山群岛共有1339个岛屿,故又称千岛城市。由于诸多原因,特别是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造成了我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处于全省后列,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舟山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全市水深1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有185公里,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长达103公里,是我国中部沿海建设大型深水良港的理想场所。随着嵊泗洋山港的开发、开港,3000万吨级宝山矿砂中转码头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舟山已挤入中国十大港口之列。“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三足鼎立,构成极具海岛特色的旅游“金三角”。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相对滞后的经济基础,给舟山的陶研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我市陶研工作起步较迟。98年10月绍兴会议后,在省陶研会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市教育局大力支持和广大陶友热情参与下,我市陶研会于1999年3月才成立。随后,岱山、嵊泗、定海陶研会相继成立(普陀陶研会成立于97年1月),至此,我市真正实现了四个县(区)都有陶研会的目标。市和县(区)陶研会会长均由教育局分管领导兼任,并形成了三级组织网络:市陶研会——县(区)陶研会——学校陶研小组。我市陶研会现有个人会员82名,团体会员单位57个,市级陶研实验基地学校7所,省级实验基地学校6所。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得到有效保证,学习活动、学术活动正常开展,既有针对性,又富有实效性。 “走出去,请进来”作为增强活力和提升品位的主要工作策略,并得到较好运用。中陶会韩邦颜副会长、省陶研会的胡国枢和魏景伦两位副会长、金正行副秘书长以及省内外其它陶研专家多次亲临我市指导,并称誉舟山的陶研工作为“起步迟,起点不低,后来者居上,成效显着,特色明显,是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舟山市教育局先后两次被省教科规划办评为“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教科所(陶研工作的秘书处)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5年,我市陶研会被中陶会评为“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先进集体,有二项课题获一等奖,另有二项获二等奖。

    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市陶研工作的主要经验

    形成一个工作机制,寻找两个突破口,落实三个结合点,确立四项制度是我市陶研会工作的主要经验。

    1、形成一个工作机制

    我市教育科研机构与教学研究机构实行合署办公体制,对内合称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外承担教科所和教研室的职能。教科、教研、教育学会、陶研会“四位一体”、一套班子,且教育学会、陶研会秘书处均设在教研中心的教科部内。“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工作的分散、交叉和碰撞;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益,节约工作成本;有助于工作的规划、部署,人员培养与使用,课题的管理和成果的推广。这种工作机制,能使陶研会工作实现“五个到位”,即秘书处人员到位、活动经费到位、场地设施设备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工作目标到位。

    2、寻找工作的两个突破口

    (1)建立一支热心陶研工作,既有敬业奉献精神,又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工作实践能力的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市、县(区)两级秘书处人员、学校陶研小组的骨干成员。有了这样一支队伍,陶研的事有人做,陶研的点子有人献,陶研的戏有人唱。建设这样的一支队伍,我们的做法是“他培”与“自培”相结合。第一,健全他培制度。由市陶研会牵头,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有目的地举办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及陶研论文现场点评等,有计划地选送骨干培养对象参加省内外有关培训活动。同时,要求各县(区)及团体会员单位在学年工作计划中要有具体的他培活动安排。第二,建立自培制度。以举办各类培训班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本市人才资源,形成“能者为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培训模式。制订全市陶研骨干三年培养计划,并提出“五个一”自培要求,即“读一本陶着,承担一项陶研课题,作一次陶研学术讲座,献一个陶研工作金点子,提供一篇调研报告”。

    (2)抓好实验基地学校建设。一是,与市教科实验基地学校联合组建“实验学校协会”;二是,形成动态管理机制,每年度进行一次年检;三是,成立专家咨询小组,不定期对实验基地学校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我市的陶研工作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辐射、提高品位”的一种发展态势,以此带动了全市陶研工作的整体推进。

    3、落实三个结合点

    第一,学陶活动体现时代主流,紧扣时代主题,与更新教育观念结合起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新课程的实施,首要任务则是更新教育观念。我市的陶研工作,紧紧围绕时代的主题,要求广大会员率先更新观念,象陶老倡导的那样“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逐渐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逐渐养成“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和习惯,逐渐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其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主要内容的“六观”教育,这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第二,师陶工作,唱响时代主旋律,与群体师德创优活动结合起来。师陶活动与践行陶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贯彻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动有机统一,充分发挥陶老那种献身教育的崇高品格在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中的促进作用。这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第三,研陶工作与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有机结合。教育科研是立校之本,兴教之道,强师之路。发挥我市陶研工作“四合一”机制优势,率先提出“教育科研实用化,教学研究课题化,教科研一体化”工作策略。向教科研要质量,向教科研要效益,提出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质量等工作目标,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有效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A、B级教师评定,学科带头人评选,以及“五个一”活动的开展(每一位教师学习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上一堂优质课、承担一项小课题、展示一次教育科研成果、推评一个优秀教研组),为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搭建了有效的实践平台。

    4、确立四项制度

    (1)学习制度  要求陶研会会员每年读一本陶着(或相关书籍),解决一个实际工作问题;花两年时间,有计划地组织进行《“六观”教育读本》的学习。从03年年底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2)例会制度  ①每年召开常务理事会议两次,秘书长会议一次;②每年召开一次年会;③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学校”协作会议。

    (3)学术活动制度  ①每年举办两次学术报告;②每年一次陶研课题申报;③每年组织开展系列“教育调研活动”;④组织群众性的“小课题”研究活动,隔年组织评选“小课题”研究成果;⑤每年组织一次 “三项活动”(陶研论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优质课和“案例”)的评选;⑥每年组织两期“陶研教科骨干培训班”;⑦全年编辑出刊四期《信息与动态》。

    (4)基础工作制度  ①“实验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年检”;②陶研课题实行“笔记本管理”办法;③组织会员单位进行基础工作“十有达标”活动,即有陶研骨干队伍培养办法,有陶研宣传阵地,有陶行知字画像,有陶研藏书,有学陶基地,有陶研活动,有陶研课题,有陶研成果,有陶研制度,有陶研组织。

    三、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我市陶研工作的新探索

    陶研工作的重点,在于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于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发展,在于能有效地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使陶研工作成为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自愿和自动的行为,才能使我市的陶研工作不断地朝着更新、更深、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此,我们以“创建陶研特色教育”为抓手,进行了5年的实践探索。

    1、探索历程   

    5年来,陶研特色教育的创建工作走过了三个阶段,也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认识转变过程,即由形而学陶行知教育思想到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学,由“复制性”运用陶行知的教育主张与实践到发展性、创新性地活用,由静止、机械地解读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转到辩证地、与时俱进地诠释。这些观念的变化,使得实践探索日趋成熟。

    (1)启动阶段(2000年—2002年)   以13所省、市实验基地学校为试点对象,主要工作任务是:①抓实、抓好陶研基础工作的10个有;②通过经验筛选等方法,确定一个明确的特色创建主题;③围绕创建主题,逐步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

    (2)完善阶段(2003年—2004年)   以13所省、市实验基地学校和5所“准实验基地学校”为实施对象,主要工作任务是:①特色创建过程中要有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主导理论为支撑;②特色创建进课堂;③丰富“特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并以“课题化”推进。

    (3)提升阶段(2005—)   思路框架为:①对前阶段形成的“陶行知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特色创建模式进行反思;②在学校的办学哲学思想中融入“特色文化”的内核,并以此统整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③陶研特色教育的创建,以解决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寻求学校新的增长点为主要目标。

    2、推进策略  

    ①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对创建陶研特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②将特色创建工作归入市、县(区)对学校的考核之中,并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③组织教育局有关部门定期对特色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与督促;④建立每学期召开一次现场研讨会、阶段成果展示与评奖等制度;⑤市教育局拨款资助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及成果奖励;⑥市和县(区)齐抓共管。

    3、初显成效  

    ①形成了市和县(区)对“陶研特色教育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运行机制。②试点学校特色明显,办学品位提升快。近几年来,有6所学校被命名为市以上各类“特色学校”(或“特色教育”),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生活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社区(乡村)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试点学校成为了市或县(区)的典型和“窗口”。③总结了“陶研特色教育创建”的四大类型,即课题研究推进型特色、教育活动精品打造型特色、学科教学优化型特色和专题项目探索型特色。④特色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使学陶、师陶、研陶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强迫或半强迫行为转变为了学校与教师的内在的需要。因为陶研工作是谋求学校发展的又一有效的途径。

    四、面对不足,努力整改——我市陶研工作前景展望

    在省陶研会的直接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市教育局的重视、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热情参与和努力下,我市陶研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市地相比,差距甚远。诸如县(区)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相对薄弱,陶研精品数量不足、档次不高,求特创新还任重而道远等。面对不足,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把学校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学校的要求当作第一选择,把学校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聚精会神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开辟未开化的疆域,不断吸取陶行知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髓,并赋予深远的现实意义。调整工作策略(主动服务新课程),与时俱进创特色。努力探索新时期陶研工作的新思路;积极谋划新途径,有效构建新平台,努力做好陶研工作与课程建设、与开展校本教研、与教师队伍建设、与学习优秀典型、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五结合”文章。

 

 

 

                            

【字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