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白山市教育学院

文化立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岱山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徐静定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04日

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文化立校的精髓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文化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以人为本,促进其人格成长、能力发展。一所学校是否优秀,不仅仅体现在办学质量和师资队伍上,也体现在它的文化和精神上。

一、文化立校,要创设渗透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形成环境文化

把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教书育人的学校文化环境,让学校的每一样景物都富有教育元素,走廊、墙壁、庭院、塔亭、绿化等景物成为真正的文化标识和育人载体。而这些标识和载体都应该是全校师生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自己构想、自己设计的,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实践着,影响着。每个功能教室都全天候开放供学生动手实践。当回想昔日学习工作过的学校时,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将会是师生生命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立校,要健全精细化管理的学校制度,形成制度文化

在目标上“仰望星空”,在行动中脚踏实地,而走好每一步的关键是需要制度约束的。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成为规范学校成员行动的指南,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这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保障,不能将其沦为只是停留在文本层面供检查参观之用的纸上谈兵,而应该内化为师生的言行。在日常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浸透制度内涵。

三、文化立校,要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形成精神文化

具体来说就是关注人的发展,找准学校定位,挖掘学校资源,将育人理念外化成办学目标,并将形成价值认同的目标融入到学校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班主任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等具体环节。去影响师生的生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到成长、绽放,让普通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办学理念定位的灵魂是校长,校长要持续推动全校上下对办学愿景、价值追求的理解和认同,逐渐形成属于学校自己的核心文化和主导精神,并使之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食粮。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立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熏陶浸润、逐渐内化的过程,我们教育人应摈弃教育功利主义,为“文化立校”负起应有的担当。有一天,我们的年华终将老去,但我们的思想会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足迹中闪光,并照亮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字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