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教育均衡-白山市教育学院

协力教育均衡

作者:普陀区教育局教研室 潘旭东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2月25日
所谓均衡,顾名思义,平均与平衡的合一。不同视角有其不同的理解:数学重于平均——相等,美学重于匀称——相衡,哲学重于统一——相宜。细细品味,均,在于表象,衡,在于内涵。
定量均衡,都必有其对象,如社会均衡、经济均衡、教育均衡、通信均衡等等,可谓千物千均,万象万衡。
当下,频言教育均衡,可见社会的关注,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究其主因,教育均衡连接着人类社会未来的文明程度。热衷教育均衡,仅言表,还远远不够,更需竭力而为,方能梦想成真。
如何做?协力教育均衡。
首先,积淀心力。
所谓心力,意在信心与动力。
信心源于我们把教育均衡作为理想、目标来追求,实现教育均衡自然成为我们的心路历程。我们不仅要对其充满信心,而且要信心百倍。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动力源于我们期待着教育均衡对未来世界的奠基与装扮,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强则民强,教育强则未来强。我们不仅要对其充满激情,而且要激情奔放。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其次,凝聚合力。
所谓合力,意在增强动力,削减阻力。
从物理意义上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并存。同样地,外力与教育产生的作用与反作用自然也同时存在。通常下,教育的外力会来自各个方面,会来自不同行为人的各种所为。如社会的关注与要求;政府的投入与导向;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家庭的期望与支持等等。不同行为人的每一个作用力都随之伴有反作用力。这就需要每一类行为人,科学地增大动力,减少阻力,以凝聚合力,彰显实力。
实现均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强,结构错纵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诸多外力的正向作用。同时,教育均衡又是相对的,动态的,这就需要每一个行为人致力于意识与行为的统一;方向与方法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通力协作,形成强大的正向合力。最终实现省力、节能、高效。
再次,保持恒力。
所谓恒力,意在追求与坚持。
实现新的目标,常常没有现成的直径,也没有现成的大道,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探索中实践,在曲折中前进,用我们的智慧和毅力,一如既往地架设教育均衡的绿色通道,延绵不断。终究量的积累会有质的飞跃。
新的征程,需要我们克服急燥与功利。时下“面子工程”盛行,教育也不例外。我们以为,要面子没有什么不好,但要面子的同时,更要里子,如果光撑面子,缺了里子,面子自然成了幌子,其结果所得的,不是有面子,而是失面子。
教育不能失面子,也失不起面子,教育一旦失面子,失去的不只是面子,失去更多的是希望,是梦想,是美好的未来。
实现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执着地追求、亲为和坚持。
作为教育在线人,我们彼此都拥有着教育的情结与憧憬。作为教育线外人,新的时代,也同样拥有着教育的情结与憧憬。
让我们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协力推进教育均衡。
【字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