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白山市教育学院>> 教育期刊>> 年度期刊>> 2014年期刊>> 2014年12月期刊
让歌声插上翅膀——常态课歌唱教学之我见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不少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在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琴唱一唱,总认为反复地唱,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紧接着注重的是加入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歌词创编等等拓展,给人花样繁多、喧宾夺主走过场的感觉,忽略了唱歌的本性。不知该如何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演唱进行处理。更别说能情到深处的将歌曲的魅力完美地唱出来。怎样才能让学生唱出动听的歌?展现出歌曲鲜活的特性?本人结合在歌曲教学实践中以情感为主线、抓住音乐要素等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 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 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
音乐之根在于歌唱,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通过学习识读乐谱、掌握音准、节奏、速度、情感处理、多声部能力等最自然的学习形式,提升音乐素质,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歌唱教学能使每个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体验音乐,加之歌词的点睛作用,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渗透并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让学生具备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二度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歌唱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途径,也是培养优秀音乐家的阶石。
2.歌唱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审美心理
歌唱是通过音乐和歌词的艺术形象的美感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歌唱应是表现音乐美的最佳途径,只有优美的曲调,才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歌唱还是欣赏的同时,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学生的情操和品格也受到不可估量的熏陶。自然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所以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歌唱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到对歌曲的理解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动力和渴望。这也是形成中小学生健全审美心理的重要一环,健全的审美心理会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歌唱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审美观是十分重要的。
3.歌唱教学是影响最深远的教学
歌唱是最自然、最原始、不需要附带条件的行为,任何一所学校,只要想开设歌唱课就能办到的事。在一些开设了音乐课程的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校,音乐课实际上就是歌唱课,这也表明,歌唱教学的确是实施起来最方便、最具普惠性的教学形式。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证明,歌唱教学也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中小学生之所以喜爱歌唱教学,主要原因是只要身体健全的人有嗓门,能发出声音,就可以想唱就唱,就可以唱得响亮。可以在学校唱,也可以在家里唱,还可以在舞台上唱;歌唱面前人人平等。可以说,歌唱无论老少、还是城乡僻壤遍及每个角落,歌唱伴随整个人生。很难设想,没有歌声、没有歌唱的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电视台频频举办的“舟山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更是异常火爆,每届都吸引着几十万人参赛,更是吸引着成千上百万的观众关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节目抓住了人人都爱歌唱的天性。而中小学生,更是一个表现欲旺盛的特殊群体,他们对歌唱的兴趣、热爱,其程度更是远远超出其他群体。
二、 目前的歌唱教学存在的不足
1.过分强调学科综合,忽略教学的扎实性
现在的音乐课堂过分强调学科的综合,一节课时间短、内容多,每一个教学内容如走马观花,欣赏、歌唱、表演、奏乐、讨论、创作、一样也不少,可谓花色品种齐全、场面热闹非凡,但一眼就能看出有走秀现象。歌曲教学的展开过程略而又略,学生歌唱的“好声音”少之又少,校园班级齐唱的声音表现力平平;歌唱音准感觉淡薄,很难听到较准的纯美、和谐的歌声。比如我曾听过在《妈妈的心》这一课的歌唱教学,教师还没把歌曲的教唱任务完成好就让学生通过画画来表现对妈妈的赞美;用舞蹈来演绎;好不容易等到老师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又要求学生加入小乐器伴奏,舍本逐末,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内容太少。这样的唱歌课能不低效吗。这种一味追求形式上综合的倾向,是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歌唱教学的。
2.过分注重完成任务,忽略“双基”的重要性
新课标针对传统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技能以及专业化的训练方法,在“双基”上降低了要求,但并不是不要“双基”,并不表示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完全抛开音准与节奏感的培养。新课程的改革使得部分教师产生错误的理解,过分强调的是学生课堂中乱而无章的快乐,甚至出现走极端的现象,把传统音乐教学的一切都抛弃了——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们的音乐课“浅”了——学生的识读乐谱负担轻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被搁置,教师不再教唱歌谱,在听课活动中还真能发现有些堂课上没有识谱、发声练习等“双基”教学内容,难道学生的知识技能是与生俱来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在音乐“双基”上明显滑坡,这同时也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深刻反思。要知道音乐教学是必需通过长期的、连续的、需要一定时间训练的教学过程,歌唱教学同样如此,不能缺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支撑,否则就影响歌唱的准确表达。
3.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有些老师在上唱歌课时,就在教室里以播放多媒体为主,让学生反复地聆听跟着学唱,而自己却很少范唱,更别说用上琴自己弹奏带着学生从慢到快的渐进学习。虽然媒体有直观的好处,但过分依赖会使音乐教师在渐渐丢失歌唱与弹奏的基本功,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毕竟只是人为的机械的操作,它无法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它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抹不掉的。而师生面对面的表演、歌唱缩短了老师与学生——演唱者与欣赏者的距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老师的声情并茂,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记得有一回听课,老师教唱《大树妈妈》,初听时老师是用多媒体放歌曲,学生被这美丽的音乐画面所关注。可再听,复听时,老师始终用多媒体播放,这时就有学生说话,做小动作,不耐烦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来了。就在这时有一位学生意想不到的提出希望:“老师,您来唱一遍好吗”,多美、多真挚的要求,这位老师很快反应过来,亮开歌喉,美妙的歌声伴随着动作,吸引了全班的学生为她打起拍子,轻轻的摇着身子点着小脑瓜。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每一个学生都陶醉在音乐的情境中,就因为老师的表演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能感受音乐带来的感染力。
三、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歌唱始终是音乐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悦耳动听的歌声不仅抒发了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能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歌唱是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目的的途径,因此,歌唱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最生动、最感人、最普及的艺术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歌唱教学才算是有效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歌唱的有效教学,是通过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方面的有效性来阐明的。
1.听觉体验 ,收获愉悦
听觉体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如果教师用亲切而真挚的情感去范唱,你会发觉学生比听录音还兴奋,会瞪大眼睛,揣摩老师的表情和歌唱神态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动情的表演会吸引一双双渴求的目光,让你看到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学唱中也就努力模仿,并带着激情,非常投入地歌唱。这样的教学情境让我从中感悟到只有在学生认可和接受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也就符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收获到最大的愉悦。这样就能使学生 “变学为乐”,产生动力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强烈兴趣并爱上歌唱。所以音乐教学中教师深情的范唱,学生得到第一听觉体验,被歌曲的真情所感动,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
2.分散解决,完美表现
小学唱歌教学,仅仅是学生能唱会这首歌吗?从几年的教学中我感悟到学生的歌唱教学,必然需要学习和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这已成为无可非议的事实。尤其在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上,关键、细微、最能突出特点的更要分散解决,有效的从基础知识、表现手段、基本要素、演唱情绪等等入手,才能用更完美的歌声来塑造最理想的音乐形象。(1)“节奏”、“音准” 至关点。音乐的骨架就是“节奏”,歌曲演唱得是否准确,关键是节奏,比如:休止长短的正确把握、附点音符以及切分节奏等等,根据歌曲需要出现做具体解决。学生有了这一基础就可以加入识读乐谱,在学生难以掌控的音准上分散解决。这样学生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才能对节奏产生敏感、对音准的掌握和对音乐完整准确的把握这是前提。(2)肢体语言的妙用。在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妙用可以塑造音乐形象、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辅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必备的教学手段之一,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当唱到“迎面”这一小节前一拍的休止时,做一个把双手向前伸展开来的动作就像是要拥抱大自然,然后唱出“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解决了休止一拍的演唱问题,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和行为意向,这就使所要表现的歌曲情绪更生动、形象,可以起到语言无法表达的作用。可见适时辅助以肢体语言,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会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3)情感准确地表达。一首歌曲通过学生的演唱,老师就能体察到演唱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变化,在演唱过程中是能起到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美德,陶冶人的性情,增强人的素质的作用。要使学生的演唱与听者产生共鸣与心灵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把歌曲的内在情感准确地表达,抓住歌曲的精气神,将歌词的思想内容充分的表达出来。如《山谷静悄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音乐要素(特别要强调的是渐强、减弱非常形象化)的准确运用,还要抓住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启发学生想像歌中的意境,带着你想像的意境,声情并茂地唱出山谷中的美丽景色。
3.凸现个性 ,适时张扬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追求“生成性”的课堂,建构一种开放和谐、动态生成、使学生个性得以真正凸显的新型的学习环境是当前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的教育理念强调的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而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关注、认识和体验、感悟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创造活动,当然我们并不要求其成果要有多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一次审美体验,如教授《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一课时,我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活生生的感人故事汶川大地震老师在最危难的时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着学生。望着学生眼里含着泪水,可见精炼的导入起了很好的效果,有了这一铺垫我让学生自由朗诵、自主发挥对老师的情感,强调每个人对老师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你只要表达出你个人对老师的情感就行。有的同学感觉语言已经表达不了他的情感了,就加进动作来帮助它更好的抒发。特别是在一个“啊”字,有用低沉的声音发出对老师深深的爱意,有用高扬的语调读出对老师的赞美,教师适时地让学生彰显个性表达个人情智,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也正是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同时很好地锻炼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胆量,也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最高潮。通过一个个鲜明个性对歌曲的激情朗诵之,歌唱无不流露出深情地表达对教师无限的尊敬与爱戴,领悟师爱像母爱一样的博大与无私。
音乐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在我们完成新歌教学的任务后,我想留一席空间让有天赋的学生尽显个性,张扬发挥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体验是不同的,对歌曲的表现手段也是各不相同,只要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又如《茉莉花》一课在拓展环节有的学生就很有见解,抓住歌曲中的“好”、“满”、“香”等有代表性的字来演绎,还有同学说我抓住一字多音来演唱,虽然是各自用不同的理解观点对歌曲进行独特的演唱,但却都把歌曲表达得韵味十足,优美动听。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不在教师的控制下给束缚住,尽量根据歌曲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给学生一个彰显个性、发挥才华的平台。
总之,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不该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歌曲的教学中要以情动人,牢牢抓住情感主线。它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但只要你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给你的震撼,投入情感和学生一道快乐的体验,唱出来与同学分享收获愉悦,唱出你真切的感受就是你最好的答案。让我们的歌声插上翅膀吧!
(责编:顾艳萍)
(此文在舟山市2014年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 上一篇:数学学力训练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有效使用[ 01-06 ]
- 下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扫、聚、跟”观察指导策略探究[ 01-06 ]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