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几点认识(之三)-白山市教育学院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几点认识(之三)

作者:zhou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8日

长期以来,承担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管理等传统职能的教研室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学科组建设、教师培养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深受学校和教师的欢迎和尊敬。但是,在倡导办学个性、主体性的今天,传统的全市性、集中式教研或面上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了。

必须反思的是,传统的教研室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基本上是室本位或学科本位,而不是学校本位;忙忙碌碌恰似蜻蜓点水的下校听课调研更多地是为了采集学科的“花蜜”而后加以酿造或传播(当然,这也是一种研究方式),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是主角,而教师则充当教研员的“配角”,配合参与一些教改活动。在学校发展初期,这种用力均衡、以学科为本位的教研模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对办学个性追求的日益强烈,它已经显现出一些弊端:一是以教研室为主体,学校被动配合;二是走马观花,不能为学校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实际问题;三是教研布局单一,缺少点面结合,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及发展产生持久的拉力,也不能在学校间形成一种构架合理的张力,也即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现在,是到了要对这种教研理念、教研模式进行改革的时候了。首先必须要确立学校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而承担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质量管理职能的教研室必须积极主动走向校本教研、研究校本教研、宣传校本教研,同时要在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一、要转变教研室职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就要形成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相结合的教研运行机制,而作为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教研室,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能和作用,重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工作机制;作为以教学管理、指导、检查为主要工作任务的专业人士——教研员,也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以适应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服务。

1、下移教研室的工作重心,改变工作方式

过去,教研室主要是设计和组织学校教学研究,检查和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工作方式基本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教研室制定出许多常规标准来规范学校常规教学,学校和教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各项工作都依照“上边”的安排部署而配合执行,形成了一种“上边”怎么安排怎么做的机械、僵化的局面。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积极主动性和专业自主性的发挥,挤压了学校教师自主创造的空间。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展开,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靠教研室的力量,靠过去的研究经验是根本不行的,它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需要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教研运行机制,需要教研人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解决,在实践中提升,最后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因此,下移教研室的工作重心,重新规划教研室的工作重点,把立足课堂、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作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设计“以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的自下而上的教研工作机制。要求教研员每周都有一定的时间下校,和教师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讨,和教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和丰富的素材资料。鼓励教研员上讲台,亲自上课改实验研究课,亲身体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体验新课程理念,从而在如何理解和执行新课标、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强有力的指导。

2、转变教研员角色,加强服务意识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研室工作重心下移,这就促使教研员要转变角色,找准位置,明确职责。

首先,要由过去的教材、大纲的诠释者、辅导者,转变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合作者、探索者。过去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单向的向一线教师诠释国家课程和教学大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具体意见,指导教师具体执行和操作,检查和评估教师的落实情况。在教师眼里,教研员就是专家,就是权威。如今,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研员和教师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都是新课程的实验者、研究者,二者之间没有过去那样的所谓专家和权威,有的只是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到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由教研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转变为教研活动的引领者、服务者。以往开展教研活动,往往由教研员设计规划,安排部署,学科教研员每学期具体安排出教研的内容和方法,学校教师只管“照章行事”就行了。而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发生在教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对象的研究活动,再采用以往的方式是不行的。因此,教研员要转变角色,由过去的设计者、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服务者,特别要加强服务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发挥专业引领和专业支持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如:帮助学校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教研员凭借对全市各学校、各教研组及教师的全面了解,为学校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使各校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共同体,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师共同提高的目的。教研员为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和丰富的素材资料及强有力的心理支撑,及时发现和肯定教师的闪光点和创造性,帮助教师信心十足地去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教研员要精心打造一些服务项目,供学校和教师选择,为学校教师服务。

3、建立网上教研平台,拓宽校本教研时空

为了给学校和教师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料,给教师提供更便利的研究条件,使学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都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教研信息网站。大量的信息资料和教师的研究情况都可在教研网上公布(如实施新教材、新课标的知识资源;教师的优秀课例;学生进行练习体验的学习题库;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提供师生互动、教师交流的平台等),教师可以通过上网获取教学研究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参与相关学科的教研。为学校的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交流、研讨搭建平台,扩大教师参与教研的时空。

二、开阔教研新思路,探索教研新形式

开展校本教研并不否定传统的集中教研,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集中教研对象是全市的高中学校教师,解决的是一些面上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它在新教师培训、教学常规指导、示范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校本教研则立足每一所学校实际,解决的是某一学校比较具有个性或特殊性的问题,它在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市教研室、市学科教研员,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将完善和补充传统教研模式,构建校本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教研部门必须从单一大集中教研转向校本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转变。因此,作为各学科的教研员要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形式。如:

●互动式。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摆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集体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研活动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教研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碰撞中形成共识;教研员和教师在共同反思研究中,总结基本经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专题式。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的教学事件,形成专题,进行研讨。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让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形成专题,让大家开展研讨交流,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可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沙龙对话式。沙龙对话即带着感悟、问题作为研究者参加学术讨论,真实地交流、自由地碰撞,获得更深刻的发现,更精彩的见解。就是给教师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比较、鉴别,让个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并保留不同意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新局面。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校本教研广泛开展

为了使校本教研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真正在各个学校扎根生效,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典型引路。把那些基础条件相对好,办学规模较大,教师专业素质相对高的学校作为校本教研的龙头校,让他们在教学研究中发挥攻关、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当这些学校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就可有效地带动一批薄弱校,从而推动校本教研的广泛深入的开展。

●课题牵动。课改中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必须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来解决,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最能体现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性、计划性、实效性,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性认识。因此,实验开始,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困惑等来确立本校教研的核心课题,并组织各学科的教师围绕学校总课题确定子课题。这样,全员参与,逐层研究,才能把具体问题研究深、研究透,才能把教育观念化为教育行为。

●活动推进。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促进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很大作用,也是推动校本教研广泛深入开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经常组织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针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具体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讨论,集体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取得专家支持。开展校本教研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如果缺少专家的引领、指导和提升,那么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因此,积极主动地帮助学校与各地专家建立联系,争取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只有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实施,才能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创造热情,使教育更具有效力,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

 

(周应章搜集整理)

 

【字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