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培训有意义有实效——赴杭参训心得
让校本培训有意义有实效
——赴杭参训心得
舟山市岱山县桂花小学 陆伦军
五月的杭城,缤纷而美丽。在充满书香味的浙江外国语学院,我们来自舟山的全体校本培训管理员有幸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参加了为舟山市特设的校本培训管理员专题培训,不啻为一次心灵的洗礼。
回顾四天的安排,内容丰富贴切,很有时代特色。我们作为受训者,非常新鲜,也颇有感触。有心理学博士廖艳华教授的人生情感探悟,有赵群筠老师的真实研训经历引发的思考,有王莺老师关于校本研训的高度引领,还有李更生教授的关于校本研训的金玉良言,除了专家的精彩报告,同时参观了两所校本培训优秀学校——西湖小学和天杭学校,听取了省特级教师江萍校长和邱曙光校长的介绍,所有这一切,让我们受益匪浅。
仔细梳理,让思绪缓缓流淌。王莺老师的话涌入脑海:培训是什么?是关于改变,更关于学习,是一种内生的需要,是自我设计,自我反思的学习。而我们校本管理员作为职业生涯的指导者,培训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方案的设计者,持续学习的引领者,培训结果的评价师则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信仰”,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者,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激发教师们的“实践力-终极取向;内驱力-课程架构;执行力-质量关键”,让研训成为一种自我的修炼、自我的提升。
赵群筠老师从“找回研训的主体”这一纬度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平时的研训互动效果不佳的原因,阐述了教研活动应为不同层次的老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并促使老师学会教学(形成教学专长)—学会反思(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学会积累(获得专业成长经验和个人教育智慧),拓宽了我们对于校本研修的内容的认识,她指出校本研训可以包括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等。同时,她还基于自己真实经历的基础上向我们介绍了三种新的途径:即同课同构以及关于寒假作业的设计、评比、反思以及试卷的编制、讲评让我们耳目一新,原来研训也可以做的这么极致、充实和出彩,看来我们在研训内容上还需要不断思考、深入和创新。
李更生教授是资深的专家,他在校本研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一些独特的见解。他从“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一视角切入,分析了当前校本研训中的一些现象,提出校本培训的三维目标: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能力与行为,并且睿智的解决了两个疑问:即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术性知识”更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向实践学,向自己学,向同行学);并且重点阐述了基于教师或校长研修共同体的学习途径:走进教育现场;围绕真实情境中的主题(问题)构建一个研修共同体;在共同体中进行对话、交流和协商;建立同辈教练的关系。
校本培训需要“请进来、走出去”,也需要“搭上线”。我们搭上线的是杭州两所在校本培训方面非常有特色的学校—西湖区的西湖小学和江干区的天杭学校。西湖小学是一所有着浓浓西湖味的学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校本研训真正落实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发挥了网络化的优势,凸显校本研训即学校工作的特点。天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一路走来有高潮也有低落,幸好有一位好校长—邱曙光校长。邱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走过的风风雨雨,最终走向了辉煌,这所学校的制胜法宝就是以人为本,不管是教困师还是问题师,都能很好的融入其中,充分发扬人性,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潜力,我们深受感动。
另外,本次培训还请来了心理学博士廖艳华教授,指导我们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让受训教师激发潜能,增强校本研训的实效。
四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但是足以能令我们感受一辈子,幸福一辈子。这几天来,我脑海里跳动最多的是一个词汇—情怀。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做一个有情怀的培训师,从一个优秀教师走向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这是一个卓越教师的华丽转身!(李更生教授语)
- 上一篇:白山市教育学院组织舟山市义教学校校本培训管理员赴杭培训[ 05-23 ]
- 下一篇:聚心之行——赴杭州参加舟山市校本管理员培训有感[ 05-23 ]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