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四需”——我的校本培训管理员参训感悟-白山市教育学院

校本培训“四需”——我的校本培训管理员参训感悟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25日

普陀区六横中心小学  陆依林

怀着期许,带着疑惑,在这初夏时节,我和舟山市的同行们踏上了难忘的心灵洗礼之旅。杭城的浙江外国语学校,青砖黛瓦,古色古香,让人不由得卸下疲惫,褪去浮躁。一场场风格各异的专家报告,则让我进入校本培训管理队伍还不到一年的新兵,大开眼界,感受颇深。

廖艳华教授的“破冰活动”让互相陌生的我们在欢笑中瞬间拉近距离,小组活动中有意思、有挑战的活动内容使得大家快速投入培训,忘却了早晨坐车几个小时的腰酸背痛。李更生教授格外亲切,前年他曾到我们学校做过专题讲座,此次再见“君不识我我识君”,呵呵……他对校本培训的追问也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我们的校本培训往往是机械的,为培训而培训。我更是理所当然沿袭前任的报告、前任的设计、前任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从不去考虑教师需要些什么?怎样做教师更容易接受?……哦,校本培训需要一点儿“巧”。

恰好王莺老师的报告《直面需求  立足实践》为我指引了方向。培训不能想当然,必须经历五个环节“调查需求——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分析”。在实施方案是要兼顾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教师的特点,活动形式多样。而她为我们提供的调查方法,如“十字线法”、“635法”,又为我打开了调查的新思路。校本培训需要学会“放”。

令我印象最深、最感动的是赵群筠先生(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我的无限崇敬)。在报告会现场,能如此深深打动我的老师是第二个,第一个是现任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老师,当年我听了她的报告,激动万分,当即买了多本她的着作拜读。而赵老师的报告再一次令我心潮澎湃,视线模糊。回过头,才发觉这两位老师身上的共同点——就是她们身上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赵老师从一线来,深知研修的重要性,她在做文晖中学校长期间,亲抓研训,大大改进了寒假作业的质量,乃至后来提高了教学质量,能这样几个月坚持做一项研训的毅力令人敬佩。而为我们提供的同课同构的教学研训方式,其实我们也在做,但相比较而言缺少一股狠劲,所以直流于形式。其实校本培训需要那么一点儿“狠。”

实地探访两所杭州的名校,天杭实验学校的邱校长介绍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他打造的青年教师“旭日学校”层次分明,培训有梯度,可以作为我校“青蓝工程”升级版。当然,实地学习虽然实际收获并不大,两所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示了——校本培训需要属于自己的“特”。

       我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做事不喜欢拐弯抹角,不喜欢花招百出,所以特别喜欢邱曙光校长所说的这句话——“简单招式坚持做”。我想今后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要找准方向: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不跟风,不随流, “用巧、乐放、敢狠、抓特”,相信我们能创造一片新的天地。

【字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