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辩课《一块奶酪》
徐飞:
《一块奶酪》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语言较为通俗,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教师采用“自读自悟法”,重在学生自读为主,展开整体阅读,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旨在通过阅读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学情,鉴于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尚处于起始阶段,当学生归纳课文内容过于冗杂或过于简单的时候,老师再出示各部分关键短语帮助概括,做到了以学定教,降低了训练的难度。第二个环节自读自悟: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此环节的设计可谓简约巧妙,发掘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了大块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让学生学会思辨、判断、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呈现,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三年级学生作文处于起始阶段,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借助填空可以降低练笔的门槛。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学以致用。会用的语文才是“活”语文。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们的生活(小组、班级、学校、家里、社会)中有没有这样的蚂蚁队长呢?你能不能给他写封表扬信呢?发现生活中的“蚂蚁队长”,在给自己身边的“队长”点赞,处处体现了用语文的理念。简化教学头绪,聚焦一个语言运用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有坡度迁移,语文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马阿娜: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也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都能读懂。故事最有趣的就是蚂蚁队长那激烈的思想斗争,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根据文本的特点,“读”占鳌头,可能会更有意思一点。所以根据这个大的方向,对这份设计评价如下:
1.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在文中通过读,在对比读和表演读中让学生理解、掌握字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
2. 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结合故事情节减缩,降低了难度。值得商榷的是:这是否是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最好方法?个人建议围绕“一块奶酪”引导学生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是否更有实效性。
3. 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课文。在寻读中圈圈写写是将阅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措施。而学生也必将在生生互动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激起更多角度的思考。
4. 然而在评价人物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平面地探讨这个问题,课堂容易泛泛
而谈。中年级学生要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本文的语言、心理描写这般生动,没有好好学习就是一种浪费。
江燕玲:
仔细研读了《一块奶酪》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参照设计结合PPT在自己的班级中上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依据提示,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有以下两条: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结合课前提示,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2.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寻读课文,对蚂蚁队长进行评价。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对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初步学会默读;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中的“寻读课文”这一目标的制定,如何进行方法的指导,教案当中没有体现,不知是否要做明确的指导。
二、独立识字,重点词语归类学习。识字学词教学部分,可以重点学习两部分的词语:1.学生在读课文时发现的有困难的词语;2.多音字等需要强调学习的词语。前一类词语的学习,可以由学生提出,由学生解决,拥有相似经验的同伴,互相帮助解决词语的理解,在帮助的同时由老师适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反馈,在互动中进行词语的学习。后一类词语的学习,可以依据词性或特征,分类出示,整体教学更有效果。本节课在词语学习过程中就进行了分类:“宣布”和“嘀咕”,都表示说话的动作,但意思上有可进行对比理解的地方;“处罚”和“稍息”都有多音字,可进行多音字归类学习;“淌口水”“往前拽”“嗅嗅”都表示动作,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词语,交流过程中,学生还找到了“淌”“拽”和“嗅”三个字的近义词,又积累了“流淌”“拉拽”“闻闻”三个词语,词语学习有效果。
三、搭建支架,难点问题逐步突破。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年级上册,刚刚从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充分考虑学情,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老师先给学生练习说和尝试说的机会,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搭建了一个说话的支架,把关键短语提供给学生,学生有了这样的帮助,说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也是交给学生一种概括的方法:把长长的故事分部分概括,然后串联,就可以说成一个短短的故事。
以上便是《一块奶酪》引起的思考。
陈娜:
钟老师的《一块奶酪》下发之时,我刚完成了自己班级的教学,对比之后发现有共同点,也有个性之处,对统编教材略读课文的教学似乎有了点头绪。
1. 略读课文“略”字词教学。略读课文没有要写的生字,只有会读的生字,
教学时可以相对简单。《一块奶酪》共有会读的生字11个,其中包括“处”“稍”2个多音字,此教学设计在在整体感知课文分自然段读环节,教师就解决了课文中生字的正确读音,并比较了“宣布”和“嘀咕”的不同,关注的了几个难读的字的读音,扫清了字词障碍。
2. 略读课文“略”内容分析。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
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略读课主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把从精读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纵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不难发现所有的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是极为重要的。本教学设计没有一句一段的分析讲解,紧紧围绕课前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展开教学,目标明确,结构清晰。
3. 略读课文“重”自主探究。略读教学最佳效果表现在让学生有更多的自
主阅读的时机,因此实施略读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提纲挈领,给子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思考、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精当的点拨,将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增进、学习方法的迁移。此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了蚂蚁队长这一人物的评价上,通过读读课文、圈圈标记、说说理由等环节,让学生重点抓住蚂蚁队长的心理及情感的前后变化进行品读感悟,不仅准确感知了人物,还深化了对文旨的理解。此外此教学设计还注重学生学情,当学生归纳课文内容过于冗杂或过于简单的时候,出示了课堂作业本中排序关键短语帮助概括,做到了以学定教。
4. 略读课文“重”联系拓展。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策略上,还要
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整合资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等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此教学设计的最后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蚂蚁队长呢?你能不能给他写封表扬信呢?在给自己身边的队长点赞中从认识一个人到认识一类人,做到了课文与生活的无缝衔接。
不过,再细看了此教学设计,觉得有一点还是应该关注的。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感受《一块奶酪》这篇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在评价人物的时候,找一找演一演体现童话丰富想象的句子,为之后的习作训练编童话故事做好充分准备。
王若兰:
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童话,重点在于让孩子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写童话,写童话。《一块奶酪》非常生动有趣,因为是一篇略读文章,所以我只用了一节课来带领孩子们感悟赏析。
本节课最出彩的是第三个环节:自主感悟,评价人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蚂蚁队长,并总结归纳为一个词语写在爱心形状里。《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在课堂里我非常注重说的练习。在这一环节,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说的欲望,而且基本都能做到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也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明白写作时塑造人物的一个技巧:多角度地用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想,略读文章的意义就在于补充,让孩子们和精讲文章进行类比延伸,深化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达成。
桂平圆: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教材编排了略读课文,关于略读课文,自然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它是一种泛读,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括大意的读书法。略读课文三个关键词:粗略、应用、赏析。纵观其课文内容导读或者阅读提示,其基本任务有三项:初知文章大意,交流阅读感受,重点赏读。
粗略
《一块奶酪》这篇教学设计,很好地把握了略读课文的特点,例如粗略感知文章大意时,教师借助课堂作业本小标题排序的题目作为孩子们学习支架。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把我课文主要内容仍然一大难题,教师要善于为孩子搭建扶手,让他们顺着扶手去攀登,有一种带着蜗牛去散步的感觉,缓缓来,不着急,顺利达成目标。
赏析
在完成此部分内容时,教师没有带着孩子一节一节去学习,一句一句去感知,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一个大的问题情景导入,你喜欢蚂蚁队长吗?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维碰撞,鼓励小朋友有理有据的进行任务评价。跳脱出传统精读课文以老师的精分析为主。
应用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作者真正做到用教材,学教材,将课堂延伸至学校,家庭。对身边的蚂蚁队长点赞。而点赞也是教师精心设计,以语言训练为主,还语文课堂本真。
- 上一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略读课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10-29 ]
- 下一篇:关于三年级略读课文《一块奶酪》教学研修心得[ 10-29 ]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