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师才能改变课堂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在自己班上了《“国家”中的汉字宝藏》,这堂课对我的冲击是极大的。急躁的课堂呈现,“目中无人”的学情把握,刻意为之的无意义激情……都值得我作为一个失败的案例永远提醒自己。以下结合周老师执教的《我的家乡》和戴老师执教的《“春节”中的汉字》两堂课的听课感受,谈谈我从这堂课得到的最重要的两点启示:
一是改变观念,正如钟老师所言改变是不容易的。回顾入职以来,参加不少“学为中心”“生本课堂”的观课、培训,也进行相关专业书籍的阅读,但在我的潜意识里,还是课堂上就是教师在训练学生,总担心着学生离了我就不行,在这样的想法下又怎能谈学生自主学习呢?
我在课堂上也安排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描画“戈”的甲骨文,猜测交流“戈”部字,这些的确给予了学习时间,看上去很热闹,学生也确实已经走到了讲台上,分享了学习成果。然而,最后分享交流环节,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过程似乎都被我忽视了,没有去及时地反馈了解,让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只是流于形式,更不要说观察思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路径是否正确。
在这点上,借班上课的周老师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及时根据课堂学生遇到的障碍做了调整,如此灵活的应变背后,反映出思妙是真的眼中有学生;戴老师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虽然选择的内容略微超出了二年级学生的难度,但在调控中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愉快地真实发生了。教师改变观念,课堂才能改变,不要用链条锁住他们的手脚;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就要及时反馈,而非简单地去批评、给答案。
二是实践反思,实践出真知。再完美的课堂设计都是为真实的课堂服务的,教师走下讲台也是在离开教案,走进课桌就是在走进学生。这回的教学设计中静思不足,没有预先把握好学情,操作起来就发现讨论这一环节,原本应当是旨在让孩子们去关注字形,但一味地让他们热闹地猜测,没有及时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搭建台阶。其实他们所能达到的自主学习,还需要我进一步给予背景资料,如此不断猜测下去,让这一环节失去了意义,课堂时间也被浪费,以至于后来过于急躁,学习内容都是“点到为止”,缺乏学习实效性。
戴老师的课做得比较有实效性,教学设计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示字部”背后的汉字知识,但在字的选择上可以找出更具特征的有“祭台”部件的字,这样学生实际操作起来,可以更好地把握住联系点。周老师的课堂结合生活、编故事、编字谜等等多种方法识字,在合作之后反应出不同掌握的程度,在这里可以或试着去聚焦其中最难理解的字,在字形、字义上下功夫,这样做更有实效。
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微妙的过程,结束了研修活动,回到班级课堂上,我越发感受到“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在舒适安逸的环境如果不去思考,也许课堂中无数这样的场景就被我忽略了。汉字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鼓舞我不断去地学习,在实际课堂中还要注意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如何让学生的学真实又有实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教师改变了,课堂才会跟着改变。
- 上一篇:《“春节”中的汉字》教学反思与听课反思[ 12-29 ]
- 下一篇:接受不完美,成长不停歇[ 12-29 ]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