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成长不停歇-白山市教育学院

接受不完美,成长不停歇

作者:舟山三小 周思妙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29日

十分荣幸能成为市属课改核心团的新成员,感恩前辈老师们给予我珍贵的机会。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新一轮成员的启动活动便是上一堂有关于“汉字文化教学”的课,自行解读,自主设计。第一次走出校门上公开课,收获颇多,感触颇深。

(一)文本选择不当

我选择的是我校自编教材《我的家乡》一课,采用随文教学的形式渗透汉字文化教学。选择这篇文章的初衷在于文本内容与普陀山孩子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多个带有三点水的生字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与“汉字文化教育”主题联系起来。

但恰恰是我对课题的了解度不够,本篇课文并不适合作为“汉字文化教学”的文本。“三点水”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然熟知。况且这个偏旁能挖掘的教学点也较少,较难融入汉字文化教育。如果仍想以此展开探究,郑飞艺老师建议不妨将其与“两点水”的字结合起来,体会两者内在含义与区别,在辨析中增进理解。

本次教学设计中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恐怕只有“岛”字了。从学生熟知的岱山岛、嵊泗岛、桃花岛和普陀山导入,继而引出“岛”字,先让学生自己谈谈记字的方法,老师再来引入“岛”字的古文字及相照应的图片,通过观察得知“岛”与山、鸟有关。随之播放有关于“岛”的微故事,虽然故事的核心内容来源于《说文》和其他几本书籍,但资料的信度仍待考证。

因此,文本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一个能凸显汉字文化,并能“巧做功夫”的文本,便成为了汉字文化教育的良好载体,向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汉字文化之国的窗户。

(二)预估学情不当

该班学生的识字量不大,而我仍旧采取我校的识字教学方式,显然学生“水土不服”。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对“港”“湾”“滩”“城”“市”“浪”还不熟悉,而这一环节我只带读了一遍,便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如果在小组合作前的铺垫更多一些,那么,学生小组合作也会更为顺畅。另外,我的指令性不够明确,导致有些小组无法开展有效合作。当我上课前几分钟,才知道小组合作没有特定的组长。在合作环节,我也未能分配好各个成员的分工。这是我所疏忽的,没有做好充分的学情了解。

在开小火车认读环节,我意识到学生回生率比较高,临时改了教学步骤——同桌之间互读互认。以前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一直急匆匆地领着学生走完自己设定的教学程序。但是这回我直面学生的学情,学会了改变。

(三)语言精准度欠佳

一直以来,我钦佩于其他老师讲故事时的娓娓道来,描述事物时的精准细腻,应答学生时的巧妙机智。语言的艺术性,能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点,是我所欠缺的。在导入之前,当学生猜我是不是从台湾岛来时,我回答的是“要是我从台湾来的就好了”。钟老师指出,这样的回答欠妥,会带给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确实,有些话刚刚说出口就觉得不合适,但覆水难收。这与我的应对能力有关,在教学机智方面我需要花时间多加练习。同样一个问题,怎样的回答更为合理,要反复斟酌,在琢磨中进步。

同时,我还存在教学语言不够精炼的问题,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让学生讲的尽可能提供机会。

(四)细节之处有待改善

课件中拼音写法要规范(为了避免不同软件带来的写法问题,直接使用word中的拼音功能);指黑板时要用手掌,而非手指;上课时背要挺直,可以靠墙壁来练习站姿;拼读完字,再念一遍字,由此加深对字的整体感;教案的教学目标中要含有方法策略;打破必须要环环相扣的观念,教师不能追求教得流畅,要学为中心。

短短的一节课可以暴露很多不足,情绪复杂万分。每每心绪安定下来后告诉自己,有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用正念和成长性思维去解决问题。正如钟老师对我们的期许一样,勤学、巧观、勤实践、多思考、多提炼,成长路上永不停歇。

【字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