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十二五"首届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第二次集中培训心得
见习·反思·实践
——沈家门小学见习有感
定海区城东小学 王海萍
3月21日——3月22日,我有幸到沈家门小学见习了两天。沈小开放的办学思想,深厚的文化底蕴,灵活的办学机制,无不给我以启迪:从校长、中层、到教师都是那般执着、淳朴、谦虚;言行举止,做人、做事,都是那般的爱学校,心系学校。校长为教师的幸福创造了好的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好的乐园。也就是:把学校建设、打造成了师生向往的地方,留恋的家园。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只有有思想的校长,才能办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走向成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认真抓学生“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是落实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学管理,人文关怀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保障。
下面我具体谈一下下校见习的感悟:
一、在反思中形成特色
沈小于1965年1月正式开办,初名“沈家门镇中心小学”,原校址位于沈家门东海中路27号。1971年,附设初中4班,学校易名为“沈家门镇中心学校”。 1980年,初中停办,被定为县重点小学,易为今名。1986年,重点小学撤消,被确定为舟山地区实验小学。1998年被教育部首批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1年被普陀区政府确定为办学体制人事分配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学校。2002年8月迁址东港开发区(东港晨晖街35号)。新校园占地60亩,校舍总面积1857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8班,在校生2293名,教职工130名,是舟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唯一一所五星级学校。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坚持科研兴校不动摇、坚持开放办学不动摇,以培养“博大丰厚、激情灵动”的“海精灵”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中,已形成了以“主体发展教育、班队集体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主干的“海精灵”办学特色。
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考察,我深深的认识到: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具有个性特色,必须不断的反思自我,在反思中提升,在反思中发展,勇于探索,以积极的心态做好一切工作,做一名有思想的校长。
二、在养成中彰显特色
走进沈小,扑入视野的是,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和师生文明礼貌的行为,文明守纪,轻声漫语,文明用语,充分体现学校的科学的管理,人文的关怀。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个走廊都有色彩。采贝廊、秀秀墙,每月一换,每班一特色。美丽的珊瑚礁更是各中队特色的展示。走进教室,本周班级工作要求、每天值班学生都写在了黑板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真是一点一滴,细之又细。“红珊瑚”学生争章活动,更是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他们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让“每面墙都能说话,每一棵花草、绿地都能传情”。从真正意义上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从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一面墙入手,培养学生强烈的爱生活,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三、在科研中提升特色
沈小在校长领导和管理下,全体老师走上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每位教师都能够把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做为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也参与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的课题。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他们的课题研究非常切合实际,效果明显。在和教科室主任阮老师座谈时,她谈到了教科研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亲力亲为的过程管理,激励性的制度保障,树立了老师们搞好教学研究的信心,老师们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教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从沈小教育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足以说明,他们已走上了教育科研的成功之路。
回顾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很不够,搞好教学研究,校本培训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要努力营造扎实有效搞好教学研究的氛围,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使每位教师通过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习中成长,在研究中进步。通过上下齐心努力,学习借鉴,反思提升,走好自己办学之路,办出富有特色的学校。
思考
一、学校魅力的源头——校长
这次培训见习使我深深感受到,校长不仅仅是一位学校的管理者,他还是一所学校的规划者,是教职工的工作、人格、精神的参照者,是学生的大朋友,是深谙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教育家。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在抓好学校规范科学管理的同时,一是要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要使自己对学校的未来有一个长远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蓝图,不能亦步亦趋,走一步说一步。要对学校的发展有前瞻性,根据学校现实,设计出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或五年规划,坚持不懈,不断探索,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在科学制度的基础上做好尊重、关爱、激励,使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主动的、自发的,成为自己内在的心里需求;三是要多深入课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间去。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处理问题,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思考,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打造出精品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石——过硬的师资队伍。
在两天的沈小见习中,他们的中层和教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睿智与才华,他们的敬业与严谨,他们的朝气与活力,他们的自如与大气,的确让我感叹。名校,不正是他们托起的吗?
我们作为一处城乡结合学校,其教师队伍存在着不均衡、优质人才少、年龄老化(我校平均年龄已46.3岁)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和学生一样,起点很重要。
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要注重增强老师们的荣誉感,发挥老师们榜样的力量和模范带头作用,使老师们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因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制度上要保障。建立规范有效的校本培训制度,切实搞好学校各学科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要求每周活动有主题,教师轮流做教研主持人,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继续开展学校小课题研究,要有专人负责对小课题进行指导、督导和检查,避免课题研究的虎头蛇尾现象;切实抓好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每位教师做一个反思者,争取每学期搞一次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评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打造好教师队伍这一根基和沃土,我们的学生和学校才能实现个性化的、特色化的和谐发展。
三、学校成功的催化剂——特色品牌
品牌是学校的生命和核心,对一所学校而言,更重要的也许不是校舍和设备,也许不是名教师或名校长,而是富有竞争力的品牌。品牌就是特色,就是不可替代性。
现在我们的小学就是缺乏有规划的特色品牌的打造,过于注重模仿,而缺乏创造;过于注重外在,而缺乏内涵;过于注重一时,而缺乏长久。这些积弊势必造成创建学校特色的苍白,甚至可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校通过二年的实践探索,“真人教育”和“小班化教育”双轨运行的办学特色已逐步形成,赢得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推进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合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挖掘特色文化的内涵。我们将继续施展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课外活动来丰富特色建设的特色建设五大策略,注重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挖掘深层文化因素,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学校特色文化,把特色建设作为彰显办学效益的亮点、窗口、途径。继续普及“五小真人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校本活动,提供展示平台,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塑造特色品牌,彰显办学特色。
学习归来,名校之风采、校长之理念、教师之精神、学生之面貌仍然历历在目,萦绕脑畔。掩卷长思:如何借鉴名校先进经验来管理自己的学校?应该开动脑筋,不盲从,不跟风,因地制宜,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借他山之石,攻我方之玉。
见习、反思、实践,我将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负重奋进,借城小新建工程,和全体教职工共同促进学校的全面转型。
-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舟山市委教育工委党校举办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 04-25 ]
- 下一篇:舟山市"十二五"首届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第二次集中培训心得[ 05-08 ]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