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成员简介
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
林夏冰
“ 我热爱我的祖国”这是一句对祖国的告白,庄重而又诚恳。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在我的居住地舟山就有多处有着红色历史痕迹的基地,比如竹山公园伤痕累累的四支断柱。
它象征着定海保卫战144个小时鏖战留下的创伤。造型很是独特,以各种凹槽和伤痕提醒人们记住当年的耻辱和悲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4800名清军将士奋勇抗击英军入侵定海,前仆后继,大部壮烈殉国,击毙英军410余名,竹山就是当年主战场之一。——中间的石柱上有一篇简短的铭文,因为刻字较小,在阳光直射下较难逐字辩识。从周围的小石柱上的“皇帝诏书”四字来看,是当时皇帝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将士而发布,发布时间是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并有“铭记”、“精忠报国”、“铭记千秋”等大字。柱子最下端是介绍当时壮烈牺牲的诸位将军、官员的职务、名字、牺牲地点的一篇简短文字。中间有定海县令姚怀祥、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等人。 山顶是别具一格的傲骨亭、定海保卫战的青铜浮雕、三总兵的花岗岩雕塑、形似帆叶的冲天巨剑、鸦片战争纪念馆、三忠祠、阵亡将士墓,以及定海保卫战中的古炮台等,这是一道意味深长的历史风景线。 三根柱子其实就是象征形似帆叶的冲天巨剑。
而在定海区临城街道惠明桥村陈屋里15号的平房。看似普通的老宅有着光荣的名字——中共定海县工委旧址。1938年10月,中共定海县委工作委员会成立。次年6月23日,日军侵占舟山岛,国民党定海县政府及抗日自卫团逃离舟山。日寇的暴虐行径让海岛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定海县城沦陷的当晚,县工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斗争,组织游击武装,把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向农村。7月,县工委秘密机关迁至白泉后岙,最终又迁移到陈屋里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庄中。现在的石子岭前,已是车水马龙,宽阔的海天大道是外地游客通往普陀山、桃花岛等景点的必经之路。但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过去这里少有人居住,三面环山,十分隐蔽。或许是当年县工委的工作人员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优势,便向朱姓房东租借了两间房,建立县工委机关,用于日常办公。就这样,陈屋里成了舟山地区敌后抗日的一面旗帜。在定海县工委领导下,1939年7月,浙东敌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游击武装——吴榭乡抗日自卫队成立1940年2月,由县工委直接领导的东区武装组织成立,创建以黄杨尖山为中心的东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县工委积极组织群众建立工会、农会等各种团体,开展反“清乡”斗争,使东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壮大。
走在这些满是历史痕迹的地点,心中漾起的曲儿是激昂而又平淡的,时间差不多销蚀了这儿的墙,地,但一直长存的是那历史背后的红色精神。它另历史的曲调悠久不绝。
我知道, 一位哲人说过,传统不是守住炉火,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在这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和血与火相伴随、与你我他相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依附、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死者们在生前/无法言说的话语,死去之时/却可以向人们讲述。死者们的传达/超越生者们的语言,用火表明。”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弘扬战无不胜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学业、拥抱人生,让红色传承万代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