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俞飞伊-白山市教育学院

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俞飞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8日 点击数:

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白泉玉苑幼儿园   俞飞伊

(2012学年市幼教论文二等奖)

摘要:乡土材料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经常可以接触到的,接受起来就相对轻松。特别是对于县、乡一级的幼儿园来说,得天独厚的本土材料又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既直观、具体、形象,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地制宜地把乡土材料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文探讨如何把乡土材料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乡土材料;幼儿;美术教育;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因此,充分运用乡土材料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来,既能将美术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又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给幼儿以直观的感性认识,尊重了幼儿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在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热情的同时,能降低学习成本,减轻幼儿园和家庭的负担,使得美术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大大提高。

而现在在一些农村幼儿园不能合理利用乡土材料,对其的开发力度不够,在美术活动中只有单纯的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从而使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低于同年龄段城里孩子的绘画水平。因此,我们开展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的探究,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一、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

在农村,是不需要担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在其广阔的天地里,有着极其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

(一)原生资源的有效采集,激活幼儿美术潜在细胞

原生资源是指原本存在但要经过开发才能生成的资源,主要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相关的传承性的乡土文化资源所构成,如人、物、风、俗、史等。我们根据农村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在材料的收集上,我们可以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去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向幼儿介绍这个材料的作用和它的美处,来激活幼儿美术潜在细胞。我们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分类。(见表1)

表1:乡土材料的分类

 

分类

乡土材料

植物类

树枝、野草、各种叶子、各种花、稻草、竹子、芦苇、麦秆、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萝卜等

沙石类

泥巴、石头、沙子等

昆虫动物类

贝壳、蟹壳、海螺、鸡蛋壳等

民间劳动工具类

蒸笼、竹篮、渔网、竹垫、草帽、螺丝等

其他废旧日用品类

木屑、豆荚壳、棉花壳、丝瓜瓤、麻袋、麻绳、清洁球等

  • 再生资源的制作运用,展现幼儿美术创意才智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我们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对半成品材料的加工改造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表2:不同年龄段用同种乡土材料的不同方式

 

 

稻草

玉米

贝壳

木屑

小班

稻草粘贴画

竹叶印画

滚画,印画

贝壳玩色

木屑染色

中班

剪成长短不一的稻草杆段,粘贴成各种图案。

在竹筒上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玉米上直接做各种造型。

拼贴画

造型

大班

用稻草搓绳,幼儿用草绳卷画,如毛毛虫、苹果、娃娃、花藤等。

利用竹筒、竹条、竹枝、竹叶本身的特点进行造型。

玉米粒拼画,并在其上涂上颜色。

用各种不同的贝壳,塑造成各种作品。

木屑画(类似纸浆画)

二、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策略

(一)建构多彩乡土环境,营造开放的体验场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便已经有了“对形式审美要素的敏感性和注意力的选择性,这种感知是表面的、直觉的。他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协调活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幼儿园的乡土环境创设是艺术氛围营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1.创设乡土环境,激发幼儿创意灵感

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感知素材,为幼儿营造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氛围,则是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第一步。为此,我们精心布置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气氛,充分发挥三维空间(墙面、地面、空间)的作用,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走廊、每一个墙面都会“说话”。如在大班幼儿可在麻袋上画上渔民画,挂在教室的墙面上或者是走廊上;中班幼儿在丝瓜瓤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堆放在走廊上或者悬挂在教室的横梁上;小班幼儿可以用各种贝壳染色并串在一起做成美丽的项链,挂在头像上。这种近距离的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2.参与布置主题墙,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视觉是审美感知最主要的官能。幼儿沉浸在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中,从不同角度把握事物的色彩、线条、形态,从不同方面感悟事物形象的审美特征,久而久之,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主题墙的设置中,我们提倡幼儿利用多种农村独具的自然材料来进行创设,提供幼儿不同的材料,让孩子来创造,让墙面散发出浓浓的乡土特色。如在中班主题活动《跳舞的树叶》中我们让幼儿用各形状的树叶有规律的串联在一起,围绕在整个墙面的周围,使整个主题墙充满着跳动的感觉。

  • 创设区域活动,角落弥漫乡土气息

1.开设特色区域,感受乡土氛围

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不是单一的让幼儿去“做做、玩玩”,而由教师从中去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乡土艺术创作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

  • 策略一:整体布局

在创设特色区域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教室的某处划分出一块角落,将其创设为“乡土创意坊”,将材料和辅助工具分类投放在创意坊里。

  • 策略二:分区特色

对于分区特色的环境要求比较高,它需要分多个区块,可以根据乡土材料用法分为“印染区”、“雕刻区”、“塑造区”、“造型区”等;也可以根据材料的种类分为“泥的工坊”、“蔬菜工坊”、“五金工坊”等等。

2.利用各种材料,提高创意思维

丰富的乡土材料给幼儿的区域活动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能打开幼儿艺术创造想象的空间。

  • 策略一:材料的多用性

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提供原生态的,还要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或工具让乡土材料一物多用。如沙子,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沙画创作;也可以让幼儿将沙子用白胶涂在瓶子上,再用水粉颜料进行绘画创作,变成彩绘瓶子;可以用沙子做沙雕。

  • 策略二:材料的趣味性

有些乡土材料(如蔬菜类)幼儿可能平时接触的比较多,可能会他们失去兴趣,如何让这些材料重新引起他们的兴趣呢?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如小班幼儿幼儿用青菜梗印玫瑰花;用竹子不同的形状印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用藕印蝴蝶;用青椒印出月季花;中大班幼儿可在番薯、土豆上刻出花纹然后再印;又如用丝瓜筋进行艺术构造活动,突出一个“变”字,让幼儿根据丝瓜筋的形状、材质等特征进行想象构造,孩子们通过卷一卷、捏一捏、压一压、剪一剪、贴一贴使丝瓜筋变形,创造出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其乐无穷。

(三)开展多种生态活动,享受艺术情趣

1.生成主题教学活动,融入乡土艺术

把具有乡土地方色彩的材料运用到主题活动中,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更接近生活,更能够引起幼儿艺术创作的情感共鸣。我们将自然界中显现出来的多种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把自然物运用到主题活动中

  1. 融入原有的主题教学活动
    • 策略一:代替原有的材料

在主题活动中,有的主题已经融入了乡土材料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些材料很难取得或者不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用其他的乡土材料进行替代。如在大班活动《多彩的珊瑚》中要准备电线软管,陶泥等造型材料,但是陶泥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取得,相应的我们可以用泥土来替代,珊瑚造型好,干后再让幼儿涂上水粉颜料。

  • 策略二:材料的有效组合

如小班《打扮水果宝宝》教案中建议我们用各种颜色的蜡光纸、条状皱纹纸等来打扮水果宝宝。我们还可以结合各种草、树叶,花等材料来打扮水果娃娃,使它们别具风格,更具有乡土气息。

  1. 生成新的主题教学活动
    • 策略一:挖掘、发现材料中的主题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对于身处城乡相结合的地域,对于这些材料随手有得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挖掘能引发幼儿探究动机和兴趣的本土化材料,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并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用蟹壳制作的娃娃,非常精致。我们就利用蟹壳制定了大班《好玩的蟹壳》主题活动。(见表3)

3:《好玩的蟹壳》主题内容

 

主题

好玩的蟹壳

主题内容

教学活动

目 标

蟹壳上的花纹

尝试运用线条和图形,设计蟹壳上的花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蟹壳风铃

能用蟹壳进行合理想象,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

蟹壳创意

利用辅助材料将蟹壳进行创意造型。

蟹壳拼贴画

尝试用蟹壳的碎片拼贴成图形

蟹壳脸谱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在蟹壳上表现脸谱特征。

  • 策略二:围绕节日和重大活动构建主题

“主题活动”的生成我们不仅要把教材中所给的知识与幼儿生活结合起来,还可以从节日和重大活动中寻找教学主题。如“三八妇女节”我们要求孩子送妈妈一件礼物,就可以用花为素材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设计了中班《花的世界》的主题活动。(见表4)

表4:《花的世界》的主题内容

 

主题

花的世界

主题内容

教学活动

目 标

甜蜜的祝福

了解插花的几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容器学习插花组合。

花汁印染

用花瓣的汁液印染宣纸,体验操作的乐趣。

花瓣项链

引导幼儿学习用彩色的线进行有规律的串花瓣。

花浆画

学习制作花浆,并用花浆来粘贴作画。

鲜花拼盘

发挥想象尝试用各种鲜花制作拼盘,体验手工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 策略三: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材料都可以成为生成主题的内容,只要教师随时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生成主题是能把握的。如在小班《小小狗尾巴草》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狗尾巴草独特的形态和特征很感兴趣。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关于《狗尾巴草》的主题活动。(见表5)

表5:《狗尾巴草》的主题内容

 

主题

狗尾巴草

主题内容

教学活动

目 标

《狗尾巴草项链》

能用狗尾巴草编制项链,体验造型的乐趣。

《玩玩画画》

欣赏波洛克的作品,尝试用摔,刷、拖的手法绘画,感受绘画手法的多样性。

《草盘》

尝试把狗尾草黏贴在蛋糕盘上。

《给狗尾巴草穿衣服》

对狗尾巴草进行染色,体验染色活动的乐趣。

花瓶

学习用狗尾草装点花瓶。

2.开展生态美术节活动,体验创美乐趣

本土资源中所蕴涵的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随手可得,它们具有其它材料所没有启发性、暗示性和可塑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联想。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这些材料通过想象、绘画、塑造、制作等美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举行“泥塑展览节”、“蔬菜印章节”、“草帽节”等等。以生态美术节的活动形式来开展美术活动是幼儿学习美术的一个有利时机。

(四)引领幼儿开展乡土美术游戏探究活动

我国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研究游戏”。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引领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探究活动,让幼儿体验美、鉴赏美。

  1. 开展想象游戏,了解材料的用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乡土文化或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开展一些幼儿喜欢的美术游戏,进行乡土材料的探究。如五金特色,开展“小小螺丝钉”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观察、抚摸各种各样的螺丝钉,了解其形状、颜色;展开想象,说一说它们美不美,为什么美,它们像什么,有哪些用途;展开想象,将螺丝钉摆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通过活动,既让幼儿体会到,螺丝钉虽小,却能给生活带来便利,又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欲望,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1. 创设游戏情景,探索材料的奥秘

情境游戏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如用泥学包粽子活动,用多媒体营造端午节的气氛,然后出示粽子(范例),引出要用泥土来做粽子的话题,接着让幼儿用泥自由的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尝试用彩带捆绑粽子,最后让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泥粽子作品,在分享、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五)有效指导幼儿开展乡土美术创作活动

儿童美术欣赏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才能,“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1.组织美术创作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并不在于他是真正发明创造了什么新事物,提出了何种新观点,而是指幼儿在自己生活中自主地,或是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完成了一种他以前从未经历、体验过的事。比如可以组织幼儿“做番薯片”活动,让幼儿先把煮熟的番薯捣烂,加上糖,再在纱布上压扁,制作出各种造型的番薯片;“做米筛爬”活动,用泥搓成一指宽的条条,然后摘下一小团,用拇指在米筛上“爬”,即一摁,一卷,再轻轻一拔;用红泥学做次坞打面,先给幼儿播放一段打面师傅做次坞打面的录像,然后让幼儿用泥团成一团,用小木棍不停地敲打“面团”,最后做成面条。

    2.发挥幼儿主体性,应适当给予示范

教师在组织引导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应注意给予适当的范例引导。毕竟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若任凭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学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的发展。范例能给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线索,也能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物体的清晰意象。但提供范例并不是让幼儿照搬照抄照画,而只是一种参考、一个启示。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就蕴涵于自然、社会、生活中。在幼儿美术教学工作中,能够开发和利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园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琛.用乡土美术资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J]. 少年儿童研究. 2011(16)

[2]陆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J]. 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11)

[3]邹兢.挖掘乡土资源 开发美术课程[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年02期

[4]林青娟.将“变废为宝”进行到底——幼儿园废旧物品巧利用[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 2009

[5]周云.研发乡土资源 传承民间文化——幼儿美术生态课堂中乡土资源运用的案例研究[A]. 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