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墙创设策略-白山市教育学院

小班主题墙创设策略

作者:舟山幼儿园 李周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 点击数:

小班主题墙创设策略

             舟山幼儿园        李周娜     2013年9月

内容摘要】主题墙是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幼儿在与主题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提升能力。虽然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参与意识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他们想参与、求互动的心理需求。本文就从主题墙的“外在创设”和“内在创设”两方面入手,用案例描述和分析解读的方式来阐述小班主题墙创设的策略。旨在创设以主题内容为核心、以幼儿需求为准则的主题墙饰,让小班幼儿能感受到主题墙带来的冲击和快乐,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中。

关键词】    主题墙    优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主题墙一般是指幼儿园教室环境中的墙面,它主要根据各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和布置的。幼儿园主题墙作为主题环境创设中的重要版块,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该如何追随课程,创设真正让幼儿喜欢,并能积极互动的主题墙饰呢?虽然我们已经基本脱离了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纯装饰性的”主题墙创设方式,但是在创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如:

  • 把主题墙简单地认为是幼儿作品、活动照片的展示墙。
  • 把主题墙变成主题内容大杂烩的随意拼凑,没有主题脉络。
  • 把主题墙当展览橱窗,过分追求美观,忽略幼儿的兴趣点。
  • 把主题墙创设当成完成任务,无互动效果。……

以上创设误区容易导致“教师为创设主题墙绞尽脑汁,而幼儿却无动于衷”的现象,特别是笔者正在执教的小班,小班幼儿的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以“兴趣和需求”为前提,而本身小班幼儿参与能力弱,这为创设小班主题墙带来了新的难题。

因此创设小班主题墙不能拘泥于幼儿的作品,更不能教师主观地创设,要拓宽思路,从主题脉络入手,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等因素,优化主题墙创设。

二、具体创设策略

相较于中大班,小班幼儿动手能力不强,参与意识较弱,但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对环境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他们更容易在一种生活化、情景化的环境中产生兴趣。所以既要从外观上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需求,也要从内在的内容上寻求突破点,真正发挥小班主题墙的作用。

(一)小班主题墙外在创设

小班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的具体形象为主,而且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往往仅限于表面的形象。所以在创设小班主题墙时,首先要从“外观”上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一眼看过去就能对主题墙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其继续欣赏和探究的欲望。

小班主题墙的外在创设可以从幼儿的视线角度、造型、形式和材料运用上来解读,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能吸引其注意力的又安全的主题墙环境。

1.视线的上与下

通常幼儿园主题墙的高度会远远高于幼儿的身高,甚至超过幼儿的视线范围。很多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个子矮,所以就将主题墙布置的重心往下移,然后将上部分的墙面空缺。这样做虽然是贴近幼儿的视觉需要,但是一来空缺的主题墙面不太美观,二来也浪费了环境资源。因此可以将主题墙分为幼儿的视线之上和视线之下两部分。

举例:小班主题《春天来了》的主题墙创设

我们把主题墙分成两块:视线之上的墙饰展现的是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美丽场景,并贯穿整个主题。视线之下的墙饰从“种子发芽了”和“蝴蝶飞来了”两个知识点入手,配合种子种植和蝴蝶观察活动的进程,不断充实主题墙。

案例解读: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视线以上的主题墙饰主要表现的是主题的背景、框架,目的是给幼儿一个宏观的认识。墙饰可以欣赏为主,让幼儿去感受、体验。视线之下的墙饰主要是对主题内容的展开,是就主题下的某一小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是比较微观的、细化的。视线以下的墙饰主要是以操作类、绘画类、制作类为主,主要体现幼儿与墙饰之间的互动。这部分墙饰要随着主题课程的推进,逐步深入或更换。如此设计既满足幼儿欣赏、体验的的需求,又让幼儿主题墙与幼儿充分对话,效果不错。

  1. 造型的立与巧

小班幼儿通常对普通的、平面的主题墙熟视无睹,所以主题墙的版面造型一定要巧妙、可爱,还能进行立体造型,这样能愈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举例:小班主题《秋天的水果》的主题墙创设

用皱纸编成辫子在主题墙上勾勒水果宝宝的轮廓(如桔子宝宝、苹果宝宝等),在水果宝宝里面添加幼儿的水果涂色作品。然后在这几个水果宝宝的周围用悬挂的方式呈现其他秋天水果的种类(用立体的塑料水果)。

案例解读:

像“秋天的水果”这样的主题的通常的创设思路是在以一棵水果树为背景,然后在树冠上贴上幼儿涂画的各种各样的作品。首先,小班幼儿对中规中矩的“树”的形象没有特别的兴趣,但是水果宝宝造型可爱,拟人化,而且水果的种类又特别贴近幼儿的生活,深得幼儿喜爱。其次,小班幼儿的兴趣持续时间短,一味平面的造型缺乏动感,时间一长会感到乏味。所以用悬挂的塑料水果,使主题墙充满立体感,当孩子们看到活动的主题墙,兴趣肯定会非常浓厚。

  1. 形式的趣与乐

当教师创设主题墙时,有时会融入很多成人的意愿,往往使主题墙的创设失去童趣。其实主题墙面对的主体是幼儿,所以必须要充满趣味性,让幼儿一看到就能有快乐的感受

举例:小班主题《天冷我不怕》的主题墙创设

用棉花代替雪在主题墙上“堆”出一个雪人,并给“雪人”带上圣诞帽,装上胡萝卜鼻子。在雪人周围布置上几个嬉闹玩耍的孩子。同时,在美工区投放撕雪花的材料,让孩子的作品逐渐地丰富墙面,让主题墙慢慢地变成一个丰满的白雪皑皑的世界。

案例解读:

堆雪人是每个孩子非常喜爱的活动,所以将此情此景搬到主题墙上,孩子们看到了仿佛就像自己正在堆雪人、掷雪球一般,孩子们还会边看边回忆诉说自己在玩雪时的情景,充满了快乐。让幼儿撕出来的雪花慢慢丰富主题墙,让孩子们不仅感受到冬天的美丽雪景,同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也让孩子有一种成功的快乐体验。

  1. 材料的安与牢

幼儿对其感兴趣的主题墙上的布置总喜欢指指点点,甚至碰碰摸摸,可是老师总是一句话回过去:“用眼睛看,不要用手碰!”这时幼儿的兴趣就会戛然而止,悻悻而走。小班幼儿更是这样的一个人群,有感官触摸的东西更能让其产生共鸣,所以在创设主题墙时运用安全而又牢固的材料,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举例:小班主题《大家一起玩》的主题墙创设

教师将平常捕捉到的幼儿之间快乐玩耍的瞬间照片塑封好,用扭扭棒圈起来展示在主题墙的一侧。另一侧将幼儿自己画的头像下面加上扭扭棒做的手和脚,凑拢在一起,表示大家在一起的意思。

案例解读:

用照片勾起和同伴游戏玩耍的回忆,幼儿肯定会指着照片说:这是我和谁在干什么?我们是怎么玩的等等。所以用塑封好的照片呈现,教师就不用害怕幼儿对照片“指指点点、摸摸说说”。而扭扭棒是一种安全的、可以随便扭动的材料,幼儿能在欣赏自己头像的同时轻轻扭动一下扭扭棒,既不会破坏整体画面,也增加活动性,提高幼儿对欣赏主题墙的兴趣,从而体现幼儿和墙面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固定主题墙的墙钉要30°角斜插,以免幼儿在摆弄主题墙时受到伤害,保证幼儿的安全。

(二)小班主题墙内在创设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与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相联,具有教育价值。主题墙作为幼儿园环境最重要的部分,不仅仅给幼儿以外在视觉上的享受,更要让幼儿感受到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主题墙的作用。

但是小班幼儿知识面窄,参与意识弱,所以在创设主题墙时要从小班幼儿的能力和内在需求出发,并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墙饰内容是否和主题活动切合?

墙饰的创设是否追随主题开展的进程?

布置内容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参与?

墙饰的审美是否符合小班幼儿的审美观?……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针对性、互动性和美观性这三方面来落实主题墙的教育作用。

1.针对性

主题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中心议题,而且各个活动之间具有关联性。因此主题墙的内容必须是针对这个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的,可以针对整个主题的,也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总之要让幼儿看到以后明白墙面上所表达的意思。

  1. 提炼形成知识版块,体现过程性

一个好的主题墙应该是一个可视的学习过程图,呈现出幼儿获得该主题经验时的先后顺序、解决的问题等。教师在设计主题墙面之前,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在对主题内容、目标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本班幼儿的现有知识经验,提炼出具有清晰发展脉络、递进关系的版块内容。特别是小班主题墙的创设,因为小班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弱,分析辨别能力差,所以内容如果是无条理地摆放,会让幼儿“无从入眼”。

如小班主题活动《能干的小手》,从主题内容上分析,这是一个提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增强其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主题。所以从主题内容中提炼出“我会做什么”的主题脉络,从“我会穿”、“我会叠”、“我会折”、“我会画”、“我会穿”等几个小版块来创设主题墙,让幼儿在欣赏主题墙的过程中,激励其不断地学习各种自我服务的技能。

  1. 基于兴趣需要,融入关键经验

一个主题里蕴含着很多的知识点,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要罗列在主题墙上,而是要尝试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不断融入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指向适宜的目标,也就是幼儿应该而且能够获得的关键经验。然后找到幼儿在这个主题中最感兴趣的活动,将它挖掘得很透彻、细腻,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例如小班主题活动《颜色的秘密》,小班幼儿的感官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明亮、鲜艳的颜色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提炼了“红黄蓝绿”四种主色(平时在玩色活动中用到最多的也是这四种颜色)。在主题墙上用大色块表示四种主色,色块交集的地方用融合色表示(如黄色色块和蓝色色块交集的地方就用绿色表示)。然后在每个色块上逐渐丰富与主题内容有关的东西,可以是图片、幼儿作品或者生活实物等,让幼儿的经验在主题墙上逐渐展现。

2.互动性

幼儿园的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参与主题墙的创设,呈现互动式的主题墙饰。要让幼儿与主题墙互动,可以参考以下两种做法:

(1)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设计出问题版块后适当“留白”,让幼儿用绘画或其他方式将自己找到的办法记录在留白处,使版面不断丰富起来。

(2)主题墙的形式追求丰富多彩,多形式的参与,多形式展示,在材料选择、空间排列方面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还是以小班主题活动《能干的小手》为例,除了前面介绍的几个版块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个留白版块——“我还会……”,把幼儿在主题过程中习得的东西慢慢地点缀上去。小小的一点“留白”让主题墙不再是一种装饰,成为幼儿活动的一个区角,让幼儿成为主题墙创设的主人。同时,在展示的形式上,有独立地一张照片或者作品表示幼儿的成果,有教师用连续性的图画表示穿衣的方法、餐后整理的步骤等,也有家长带来的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多方位的视觉冲击,让幼儿主动地主题墙对话,有效互动。

3.美观性

任何人都有对美好事物向往的需要,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的审美观有别于成人的,小班幼儿的审美需求又不同与中大班,所以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审美需要来创设他们心目中“美丽的”墙饰。对小班幼儿来说,除了色彩的鲜艳和造型的可爱,直观的情境性画面最能让他们觉得墙饰的美。

再以小班主题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主题活动,并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主线,一直贯穿着整个主题。所以,在设计主题墙时用废旧报纸在墙面上摆弄出兔宝宝和兔妈妈的轮廓,在兔妈妈和兔宝宝的身体里可以添置一些表现亲子情、同伴情和师生情的一些图片,周围再创设一些绘本中的一些场景。幼儿看着主题墙上两只可爱的兔子,回忆着绘本中的温馨场面,肯定对这个主题墙喜欢得不得了。这也是满足了小班幼儿对情境性画面的审美需要。

主题墙作为主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幼儿的希望。因此,当教师创设主题墙时,必须是对本次主题活动是了解的、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是了解的,对本班幼儿对本次主题的需求是了解的。只有在十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创设出幼儿真正喜欢的、满意的主题墙,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墙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牟秀玲主编 《园本研修这样做》   宁波出版社    2012年4月
  2. 《幼儿视线以上和视线以下的墙饰》 乐清市第二幼儿园网站  2012年4月

 

[关闭窗口]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