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成员简介
幼儿园主题区域联动活动的实践
幼儿园主题区域联动活动的实践
顾力群名师工作室成员 舟山市机关幼儿园 方汉铮 2013年12月
如今区域活动的功能已被我们所重视,我们为幼儿精心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自由游戏。尤其是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不断调整、丰富区域内容,使区域活动与课程的主题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区域活动真正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发展;它可以对已有的主题知识加以巩固,可以对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活动作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使区域活动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让幼儿在主题中获得更多直接、有效的经验,享受区域活动的乐趣。
但纵观现在各班的主题区域活动,可以说现有资源比较有限,特别是社会性区角的设置内容较局限。如何更合理地挖掘主题区域资源,以发挥其价值的最大化,我认为区域联动活动,(所谓区域联动活动是指在班级主题区域活动相对稳定的同时,让同龄儿童通过同龄班级间设置的区域,开展正规与非正规、组织与非组织、群体与个体间广泛的、多层次的、多通道的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及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它是班级区域活动的提升,无疑给幼儿创造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同时联动中师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各班的区域活动有效地联动起来,以真正发挥出主题活动在区域渗透中的价值所在。那么区域联动活动如何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找准联动的内核
主题区域活动要进行联动,它需要相同的主题背景,能够唤起幼儿的共鸣,所以说不是所有的主题区域都可以联动,唯有找到内在核心点,才是联动的关键所在。如在 “勤劳的人们”主题活动中,感知医生、建筑工人、裁缝工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对医生的感激之情。了解医生看病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了解常用的医疗器材。学当小医生,体验医生工作的快乐和自豪。学习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快乐。了解服装的制作过程,认识服装的款式与结构,等等。因为内核点在对不同劳动人民的认识,所以在一个年级组里,我们每班选择一个小的内核点,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打造出区域环境。因此唯有在相同的主题背景下,才能进行联动,这是其关键所在。
二、打造联动的环境
我们知道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各班彼此之间设置的区域不同,为区域联动打好物质基础。因此,在环境的创设上,各班老师都应与其他各班达成共识,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但又各不相同的区角,给予每个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区域联动的过程中,我们将五个班级的整体环境分别打造成了超市、医院、裁缝店、造船厂、建筑工地
三、唱好联动的前戏
区域联动活动中,幼儿必须先熟悉各区的位置和材料,这是唱好联动的前戏,于是我们采取分批、分阶段联动的方式进行尝试:
(一)幼儿熟悉本班的区域材料。教师介绍班级区域材料的摆放和玩法,幼儿在本班分几次活动每个区都玩一次以上,待幼儿熟悉材料摆放位置懂得介绍游戏玩法后。
(二)两班、两班互换活动。两班幼儿各留一半在本班,一半到另一班,每班都交换一轮。这样交换幼儿能逐一、有序地熟悉了解各区的位置和材料。幼儿留一半在本班能形成班级幼儿之间的互动,互相介绍游戏玩法。
(三)整个年级联动,幼儿自由选择。五个班都打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活动区域。
四、投放联动的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越自信、越大胆。通过联动,教师们可及时发现其他班级材料投放的不妥之处,及时提出建议进行修改,使区域游戏的开展更能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区域联动活动材料该如何投放呢?
(一)裁缝店——在经验嫁接中习得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事事都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劳动技能几乎是零。因此,我们的裁缝店里专门为幼儿模拟了设计、量身、裁剪、缝制、展示等整个衣服制作的流水线过程。当这些制作的材料一出现幼儿就七嘴八舌地说:“这个我家也有,这个我妈妈(奶奶)也会,”材料富有亲和力,受到幼儿的一致青睐。从幼儿的活动中了解到这些活动他们经常看,自己也很想做,可是爸爸、妈妈们总是不让参与。久而久之,幼儿也就远离了这些活动。活动一段时间,就陆陆续续有家长反应:最近,孩子很喜欢参加针线活,且做得有模有样,是个小助手。像这样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有助于孩子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
(二)超市--在真实的材料中感知
在“超市”区域的打造过程中,我们投放了一些真实的游戏材料: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衣物、鞋帽、零食等等,在真实的材料投放中,他们当起了售货员,并了解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这样将多个教育目标蕴含于同一材料中,幼儿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技能也得到了发展。材料的丰富、可变对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有很大影响。
(三)造船厂——在多元材料中表达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在造船厂的主题区域里设置了材料超市架,有目的地投放大量低结构的材料,将自己生活中用过的看似没用将要丢弃的的物品,有选择的收集起来,让这些废旧物品经过老师和孩子的加工后转化为活动区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如那些喝完饮料的瓶子、纸盘、幼儿用过的小手套、空糖果盒子、纸盒、废物圈等,经过洗涤、消毒,可以转化为有教育价值的活动区材料,从而使孩子们在多元的选择中,用多元的材料表现不同的船。
(四)建筑工地--在操作与探索中积淀
我们知道,幼儿经验的积淀都需要在操作与探索中进行,所以在主题区域“建筑工地”的材料投放过程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砖头”,并在教室里设置了“吊车”,让孩子们通过操纵“吊车”运砖头来建房子。那么通过这样一种操作与探索过程,积累相关的建筑工地的感
(五)医院——在亲身模拟中体验
医院对孩子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医院中的角色内容比较多元,于是我们以医院中的体检为契机,分别投放相应的听诊器、身高表、体重机、视力表、血压计、压舌板等材料,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做小医生,感受体检的多元内容。
五、诠释联动的真谛
(一)师师的互动
联动活动需要不同班级的教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各班教师的共同谋划。因此,在区域联动前期,每位教师都要一起教研,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方式、进区牌的制作和改进、每次互动的人数,活动中的指导等,大家都要共同商讨、定夺。在每次的活动前,教师都应一起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对于每次活动都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再次进行研讨,提出有效的方案。通过研讨——实施——再研讨——再实施的方式,在提高跨班活动质量的同时相应的提高教师的教研
(二)师幼的互动
我们知道,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新导向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这在区域联动中体现的尤为重要。
1、幼儿为主导
在联动活动中,教师必须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来建立彼此的关系,从而共同展开活动。除了师师同谋划策创设区域外,还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建议,如问“你们觉得我们班应该创设怎样的区角来吸引别的班的小朋友呢?别的班的小朋友到我们班来游戏,我们该怎样做呢?”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幼儿一起创设环境、搜集材料。
2、规则共制定
规则是有效进行区域活动的前提,在规则的制定上,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制定规则,要比只由老师一人说了算更加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因此,在联动互动前,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制定合理的规则,如“进入别的班级后的礼貌,活动中的规则等等,都要预先和幼儿一起制定好,督促其认真遵守,有效促进活动的开展。
3、矛盾共应对
在区域联动中,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班级,教师对于这些“小客人”,应主动“蹲下来”成为他们的伙伴,甚至是玩伴。在活动中以玩伴的角色介入,与幼儿玩成一片,彻底驱散幼儿的烦躁和不安,让他们玩的畅快淋漓。同时联动活动,由于经验的有限,各班幼儿的差异,幼儿与幼儿之间多多少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小矛盾。如角色的争抢,活动中器械的争抢,对同一问题出现分歧时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积极地促进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调节,推动幼儿间更有效的互动交往。
(三)幼幼的互动
在区域联动活动中,不仅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平等的互助关系,而且幼儿与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联动给予了幼儿更为广阔的交往空间,让他们在多元化的、境域更为宽广的互动环境中主动探索、相互学习、交流,模仿,全面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1)经验的互动与交流
经验是幼儿学习活动和建构知识的基础,幼儿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经验的运用、重组和提升获取新经验、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区域活动的联动,无疑给幼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幼儿通过和别的班级幼儿的互动,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与更多不同类型的伙伴一起协商、分工、合作、策划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产生了更多的碰撞机会。
(2)教的快乐,学的轻松
区域活动的联动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携带着各自家庭中的文化基因,在孩子与孩子的对话中,可实现家庭文化资源的共享。孩子教孩子,他们并没有计划好的教学任务,是孩子自主的活动,因而知道什么教什么,能教什么教什么。孩子与孩子互动时的“教”,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孩子,他们生活在儿童文化世界中,有共同的语码,因此教者采取的教的方式更适合学者学的方式。
实践证明,在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区域联动活动中,幼儿掌握了很多生活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相互合作、乐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指南》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一定能使幼儿原有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 .[M] 江苏教育出版社. 南京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005年.
② 山东学前教育网 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http://www.sdchild.com/kegai/area/200712/14427.shtml
③ 汪荃 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的融合大班游戏课程. [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④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写.游戏活动2—6岁.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⑤ 刘友.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J] 学前教育2006 ,[5]